基于医疗剧之医患关系分析
2020-12-31李晓杰邵苗苗任春梅刘玉芳刘钟西牛卫东
李晓杰,邵苗苗,任春梅,刘玉芳,刘钟西,牛卫东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剧被搬上大荧幕,从20世纪的美国医疗剧《ER》《实习医生格蕾》[1],到之后的日本医疗剧《白色巨塔》,再到现在具有我国特色的医疗剧《心术》《外科风云》等的热播,可以确切地说,医疗剧从未淡出大众视野。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表达手法直白,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正是因为这种职能,医疗剧能从正面、侧面或直接、间接地反映医患关系现状及一些医疗问题。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提升,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本文以医疗剧为媒介,直视现代社会的医患关系,并探讨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1 医患关系现状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是指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医疗者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就医者一方)在治疗或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2]。我国最早的医患关系样态是在汉代初步形成并定型的,在当时,医患制衡,患者居于医患关系中的主动地位[3]。而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现代医学被引入我国,传统医学逐渐丧失主导地位。现代医学被普遍认为是16世纪以后的产物,它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以医院模式为主。在此种模式下,医方处于绝对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大多数的不好后果由患者承受,患方处于被动状态。就目前来看,此种模式太体制化、非人格化,直接导致当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且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求医目的的转变,更是将矛盾升级到了白热化程度。
近年来,不断有伤医、杀医事件被登上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光从砍杀医务人员事件来看,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了10起,这种新闻报道层出不穷[4]。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医患关系也不再仅是医学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1 社会方面
2.1.1 医疗体制改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保制度的建立,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增加,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某些地区,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达60%以上[5]。这对部分原来享有国家统包服务的老年患者及年收入低的患者来说,看病会导致其捉襟见肘。此外,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医院承担着自负盈亏的压力,促使医院在日常经营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为此,医院为了不亏损,不断开发价格高昂的新项目,甚至在某些医院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乱收费现象,种种原因导致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居民入不敷出,医患矛盾被激发。
2.1.2 法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还是维护医生利益的法律法规都不健全,甚至存在真空地带。此外,医患双方缺乏法律意识,对自身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认识,遇到医患纠纷时,不能灵活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患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患矛盾可能将更加尖锐,也有可能演化为恶劣的社会暴力事件。
2.1.3 新闻媒体的负面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医疗报道,大多是正面、积极的,医方“白衣天使”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随着2000年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地方医院“完全市场化”制度的实行[6],大量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反映医生态度消极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医生从曾经的“白衣天使”演变为收受红包及回扣、冷漠无情、被利益驱使的“白眼狼”。
我国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出于对新闻价值的追求及迎合大众的心理,往往不会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甚至主动偏离客观事实,对事件进行以偏概全的报道。而且在新闻素材采集过程中倾向于选择患方作为话语主体来阐述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医方常处于失语状态或很少发声。因此,在受到媒体暗示的大众眼中,医方自然扮演了消极、刻板的负面角色,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因素。作为“弱势群体”的患方更容易受到大众同情,民众出于替代式参与心理对患方的遭遇产生共鸣,由此,媒体新闻中对于医方的负面报道自然就迎合了大众心理。而在医患纠纷事件得到关注后,媒体更是在患者及公众还不确定医生是否有错之前,就率先发声对医生进行指责和批判,更有甚者,在自身还未搞清事情真相之前,就肆意歪曲事件的始末,并通过论坛、微博等形式进行传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方向往往与医方背离,并呈现一面倒的态势,医生的形象更加负面,对于我国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2.1.4 政府投入不足 医疗卫生事业是由政府实行一定福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大于15%,年投入近110 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医疗卫生投入仅占GDP的4.5%~5.5%,远远不够。电视剧《医者仁心》里的武院长有一句话说得好:医患矛盾,这边是老百姓,那边是医院,中间是钱。面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医院开始利用各种方法创收,加上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办各类医疗机构,公立医院逐渐被民营医院代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最终必然导致大病小治、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现象产生,医疗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却急剧增加,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2.2 医患方面
2.2.1 医生角度(1)自我防御意识。当前绝大多数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自我防御意识,这种防御意识包括情感性防御和技术性防御。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诊疗活动是靠自动化和遥控化完成的,它们代替了视、触、叩、听的传统诊断方式,具有效率高、误差小的优点。而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医患之间逐渐减少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医患关系被物化。为此,有患者投诉医务人员态度冷淡,缺乏耐心和同情心。而在医患之间急需沟通的当下,这确实值得医方反思。现如今,由于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确保医疗安全、最小化医疗风险是医生首先考虑的方面。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让患者进行过度检查、过度医疗,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还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使医患关系恶化。
(2)职业压力与倦怠。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快的学科,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的同时,不断通过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这对相当一部分医生来说,造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事业、学术、家庭等方面过多的事情使医生过度劳累,结果必然是精力不足、疲惫倦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诊疗过失。在患者看来,这一切都是由于医生自身问题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成为患者投诉的重要原因。
(3)道德修养。当前从宏观来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整体较好,但也不乏个别医生打着“良医”的称号,却做着“恶医”的事。从古至今,医德都是被十分重视的,一代名医孙思邈曾慨叹过“世无良医,枉死者半”,近代也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足以见得,医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医生,若连最基本的医德都缺失,又如何能在临床诊治中对患者真心相待、将心比心,那么,出现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恶化就自然是或早或晚的事。
2.2.2 患者角度(1)期望值过高。部分患者对于医生、医院的期望值过高,在他们看来,医生是包治百病的,任何疾病只要花了钱就一定可以被治愈,而没有认识到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具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好的情况,他们就会坚信这是由于医生的过错造成的,同时对医生关于病情的解释置若罔闻,并要求院方给予“合理”的赔偿。若医院不答应,便是一场医闹,甚至出现伤医杀医的恶劣行为。
(2)经济状况。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患者来说,有些疾病的医疗费用确实较多,比如某些癌症患者的放化疗手术,动辄就要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这对只靠基本工资来养家糊口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乡村人群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人们常说“病如山倒”,患者及家属不仅要承担病痛带来的焦虑情绪,还要背负巨额的医疗费用,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精神难免变得更加紧张、敏感,一旦治疗结果不符合他们的预期,情绪便会崩溃,进而出现医疗纠纷事件。
(3)维权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也意味着患方维权意识的增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患方会对医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如专业技术较好的医生及护士、病房清洁整齐、服务态度良好等。一旦患方认为出现对己方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就会投诉,引发医疗纠纷。
3 医疗剧在医患关系中的意义
医疗剧通过一幕幕从现实生活中采集的真实案例把当前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呈现在大众面前,在医患之间架起桥梁,加深彼此的理解,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促进医生对患者的理解
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支付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若能治疗疾病,使患者恢复健康固然是皆大欢喜;但若挽救不了患者,这往往会让人财两空的患者家属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内心自然无法平衡。在《医者仁心》中,肾移植手术后出现爆发性肝炎而抢救无效的少年欢欢,他的母亲孙丽娜在法庭上质问:“我老老实实一辈子,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儿子死了?”如果把医生和死神的斗争比作一场官司,若是医生赢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是输了,那输掉的就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面对患者家属的丧亲之痛、丧友之痛,医生在体谅之余,对其较激的行为也应给予适当的理解。
3.2 促进患者对医生的理解
对于患者来说,应该理性看待医生的过错,对于非技术性错误,肯定是无法原谅的,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如《心术》中家族病患者赖月金脑部手术成功但最终死于心脏血管先天畸形。就像《医者仁心》里面说的:一名医生治好了很多病人,从来没有报道;一旦出问题,随后的报道就把以前一切的功劳都抹掉。我们应该从制度、流程方面找原因,如果因一个错误,就把全部医务人员的士气都打击掉的话,对医患双方都不公平。在电视剧《医者仁心》播出后,作为参演单位之一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发生过一件暖心的事,一位闹纠纷的患者家属对医务处负责人说:“本来我不甘心,还要同你们纠缠下去,但看了电视剧,觉得你们也很难,我站在你们的角度就能理解了,我就签字吧。”医生从来都是一个高危的职业,不仅有高风险,还承受着较大压力。据国外统计,外科医生比非外科医生的平均寿命短5~8年。华西医院员工癌症发生率为15%,其中外科医生死亡率最高。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时刻影响着医务人员。在《医者仁心》第一集中,作为护士长的刘敏在遭受事业重创、家庭破裂后,她身为医务人员的信仰也终于崩塌,走向向血贩子倒卖血制品的绝路。医生自杀的新闻也时有报道,不过相比杀医、伤医新闻,热度较低而已。然而,即使是处于这样日趋严酷的职业环境中,医务工作者也从来没有丝毫退缩,对于他们来说,唯有两个东西看得很重,一是生命,二是自由。在新闻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中,医生为了患者48小时不睡觉;第八集中,蒋均波医生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两次手部抽筋。《产科医生》第十九集中,面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急产患者,医生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令人感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都有真人真事作为依据。对医生来说,最大的满足不过是治病救人,不给自己和患者家属留下永久的遗憾。
4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1 社会方面
(1)国家要完善医疗补偿体制,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限制医院的“物质化”;(2)扩大医保的覆盖面,尽可能减小患方的医疗费用支付压力;(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方和患方的利益和健康;(4)监督和呼吁媒体真实展现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5)向社会大众普及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法律知识;(6)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提高自身监管能力,加强对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部门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审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4.2 医方
(1)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2)加强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督,对违背职业操守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惩;(3)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和考核;(4)尽可能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5)建立处理医患纠纷的专属通道,保证快速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4.3 患方
(1)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在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理性处理和对待医患矛盾;(2)信任医务人员,不要抱着怀疑和仇视的态度;(3)提高自身修养,学习医学和法律常识;(4)知晓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对疾病的治疗有正确的期望值。
电视剧是一个窗口,能向广大观众展示其平常看不到的东西,但也只能起到警醒和反思的作用,想要从本质上改善医患关系,仍需国家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如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法治建设、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呼吁媒体正确引导等,真正做到从深层次剖析医患矛盾,发现医疗体制的缺陷,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