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12-31赵长岭
赵长岭
(深圳海勤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桩基础技术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在建筑施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合理运用桩基础技术可有效节省建筑工程成本支出,同时,桩基础技术使用灵活性比较高,被广泛应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1 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概述
当前,建筑工程越建越庞大,对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基础越来越广泛,而桩基础又是深基础的最常用形式。保证基础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对待桩基础技术使用中的细节,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此外,在桩基施工前合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可提高桩基建设质量,为顺利应用桩基础技术和后期施工建设提供指导。
2 桩基础技术的类型
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施工工艺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其中人工挖孔桩、泥浆护壁灌注桩属于灌注桩,静力压桩属于预制桩施工技术。
2.1 人工挖孔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的条件比较复杂,很多位置无法使用机械完成工作,因此,人工挖孔桩具有天然优势。该技术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桩孔的挖掘,桩孔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相比机械成孔,人工挖孔的缺点:(1)施工人员在孔内作业,可能发生坍塌、物体打击、中毒、触电等伤害。(2)施工效率比较低。(3)劳动强度大。其优点:(1)能及时了解地质情况。(2)浇筑质量易于控制。(3)适合场地狭窄场所。(4)无噪声、无振动,对环境影响小,技术可靠,成桩质量高。
2.2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技术
通过桩机在泥浆护壁条件下慢速钻进,将钻渣利用泥浆带出,并保护孔壁不致坍塌,成孔后再使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将泥浆置换出来而成桩。按泥浆置换工艺不同,可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正循环:泥浆经钻杆钻具压入孔底,然后携带土层颗粒从钻杆钻具和孔壁的间隙返回地面的循环方式,具有效率低的特点,但不易塌孔。反循环:泥浆循环路径与正循环相反,特点亦相反。
2.3 静力压桩基础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静压机将预制混凝土方桩或预应力管桩压入地层中,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噪音小、无振动、无污染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不足之处:在巨大压力的作用下桩逐渐进入土层深处,在力的挤压下桩周边的土壤受到很大挤压,当挤压程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地面会出现塌陷,影响桩基施工进度。
3 桩基础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3.1 现场勘查工作
在桩基工程施工开展前,技术人员要运用仪器设备勘察施工现场,勘察报告中要涉及到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重要信息,同时,要将勘察测绘得到的数据整理归类并作出合理分析,为桩基础施工提供可靠数据。
3.2 桩位测定及混凝土制备工作
施工单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定位复测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配制对桩基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混凝土构件的配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混凝土配制成本,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一些施工企业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增加硅灰的比例,以加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但同时也会出现混凝土结构收缩的问题,如果凝结后硅灰掺入过多,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因此,应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
3.3 桩基施工中的防水工作
挖孔桩在灌注前应将孔内的水排干,泵送潜水泵应设置逆流阀,以保证泵送时泵管内的残余水不再流入桩孔。为减少地下水的积聚,任何挖孔桩在封底时应同时将邻近孔内的水抽走,以减少邻近孔内的水对工作孔的影响。如果有大量地下水,且挖孔桩较深,当泵刚扬起底部溢流接近或超过20cm的情况下,若采用上述方法封底,会使混凝土的含水量过大。应清理完孔底的炉渣后,待水位继续上升到孔内溢流基本静止时,利用导管伸入孔底,将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水下混凝土送入导管,当混凝土量超过底部接缝挡土墙30cm时,应缓慢拆除导管,受水压影响,封底混凝土基本密实,待混凝土终凝后泵送。由于封底混凝土已超过底部接缝挡土墙,不存在地下水涌出现象,剩余水应在排水后进行处理。清除表面混凝土的松散部分(此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将流进水中)并将其运至孔外,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3.4 钢筋笼安装和混凝土灌注工作
钢筋笼吊装前要检查主筋的规格、数量、长度,尤其注意与承台的锚入长度必须大于35d且不小于la,箍筋要注意在垫块位置是否由于避让垫块而间距过大,箍筋弯钩长度是否勾住主筋,吊装要找到钢筋笼的中心位置,设置吊环。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
如果是干孔,可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施进行混凝土浇筑。对于渗水量大的桩基,建议对桩基蓄水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时,若导管选择不当可能引起顶管、钢筋笼上拱现象,导管选用应与桩径匹配:小于φ800mm桩,导管内径宜为200㎜;φ800~1 500mm桩,导管内径宜为250mm;大于φ1 500mm桩,导管内径宜为300mm。
3.5 桩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留置工作
混凝土试块是评定桩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试块具体留置数量在各规范中有所不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6.2.7规定: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一组试件,每组试件应留3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8)中5.1.3规定: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一组试件,当不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留置一组试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 50-2011)中8.6.4规定:每桩试件组数为2~4组。在实践中标准、规范存在不一致时,应以更严格的标准执行,并且与当地质量检测部门沟通,可达到既遵守规范,又符合当地要求。
3.6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施工的规范性,防止发生质量、安全等问题。首先,施工单位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工程施工作出明确规定,以制度约束施工行为。其次,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再者,要落实检查机制,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质检人员要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及时返工整改,直至质量达标。
4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施工非常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施工单位要重视桩基础技术的选择,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察、机械配置等准备工作,在施工中注意关键点的控制,做好质量评定资料制作和收集完整,保证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