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31温宝莹欧阳若水杨春艳罗清华孙立永敬美莲
温宝莹,佘 丹,欧阳若水,杨春艳,罗清华,孙立永,敬美莲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中医药文化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医药博大的医学思想与医学精神。新时期,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健康中国”建设必将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需求,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媒体快速发展,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平台和途径,也为增强中医药文化体验感提供了技术支撑。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新策略、新路径。笔者以本院成效卓著的实践为例,探讨卫生类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的方式、方法。
1 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现状
随着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部门对中医药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突出表现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的建设中。充分借助院校科普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科普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可为本校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平台,也可供社会人士参观学习,实现高效的文化传播。开展各类以中医药文化和适宜技术为重点的惠民活动,例如中医药科普展、义诊等,在服务民众的同时,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既利用传统文化宣传形式,如校园、社区宣传栏、纸质宣传册等,又结合电视台、网络平台与自媒体等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极大地拓宽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1]。
在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应清楚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足。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手段还不够丰富,人才队伍明显不足,能力有待提高,内容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2 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路径的实践
2.1 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建设
为充分彰显岭南及侨乡中医药文化魅力,本院建造兼具教学、科研、宣教、科普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展览馆。按照现代与传统中医药制作工艺流程分布,既可用于教学与科研,又可用作科普中医药知识,以及展示侨乡中医药事业的历史传承。中医药展览馆共分为序厅、亘古厅、精诚厅、致用厅、岭南厅、标本厅六大主题展厅。标本厅分别设有生药标本、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真伪药材鉴别、道地药材、贵重药材、君臣佐使、标准饮片、动物生态园、海洋生物标本10个展区,收藏各类标本近1 600种。馆内还配备AR药圃展示区、名贵药材三维展示区、VR中药采集互动体验区以及中药多媒体查询系统,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药标本高度融合,参观者可以充分领略岭南及侨乡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展览馆作为院校开放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供全院各专业学生参观学习的同时,也对公众开放。自2018年5月开放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2 700余人次,有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通过建设中医药展览馆作为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以优质的平台和资源为依托,有效地实现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
2.2 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建设
为做好中医药文化科普服务工作,保障中医药展览馆的参观环境、秩序和参观质量,本院成立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惊鸿轩讲解队”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积极设计富含展品特色和中医药文化内涵及科技含量的讲解内容,负责展览馆的讲解和维护工作,旨在为来馆人士讲解馆内展品以及中医药典故,给参观者更好的参观体验。
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药科技进展,对中医药典故进行升华和深化,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背景相融合,为公众提供更贴合实际生活的宣讲教育。
2.3 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风貌的精髓,是治学理念的彰显。学院在注重中医药经典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卓越匠心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每年筹备“科技文化节”,举办中医经典诵读、中医药文化大讲堂、中医药知识竞赛、中药技能大赛、腊叶标本制作大赛、中药图谱彩绘竞赛等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师生主动汲取中医药知识。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学院以“现代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以打造品牌项目为目标,举行“现代师承制”拜师仪式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礼仪表演等大型活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还原传统拜师礼仪,以凝练中医药院校岐黄精神,同时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受到众多媒体的采访报道,由媒体网络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扩大社会影响力。本院制订的《“现代师承制”拜师仪式》获得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成果遴选“优秀典型案例奖”。
深度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尊师重教、以礼而立等传统美德相融合,对于提高学生及全社会对礼仪美德的重视和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乡镇
秉承传统中医药“世代坚守”“保民健康”的精神,深层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价值,本院定期在各街道、社区进行爱心义诊活动。利用中医药院校的专业优势,以中医适宜技术为主,中药药膳养生等为辅,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服务,发放宣传小册子,普及中医的治未病和饮食疗法。中医药服务活动在惠及民众的同时,也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对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
学生在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时,结合专业特长,扎根基层,广泛开展健康义诊,利用中医适宜技术缓解慢性病患者的疼痛,更在社区推广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将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以可体验的形式展示和传播。
2.5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
在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普教育方面,学院与科学技术协会合作,举办科普嘉年华等科普类活动,开展中药药膳品尝与知识互动等活动。通过实物或展板展示中医药展览馆介绍、中药图谱彩绘、药用植物腊叶标本、中药材水晶标本、药用植物AR技术等,结合常见中药材识别,开展中医药知识问答等,发放手绘书签、中药保健香包和自制中药水晶标本等奖品。参与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体验,充分感受中医药技术技能和中医药文化魅力,有助于群众联系生活理解中医药文化,提升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此外,根据时令制作养生的山药糕、枣泥糕、祛湿粥等药膳供参与者品尝,借助展板展示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加工流程等知识,可以加深群众对药膳养生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共建,全民健康”的理念。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是大众传播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新媒体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上的应用,结合互联网和实体活动,达到科普受众面的最大化。
3 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新途径的探索
不断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实现文化再创造仍是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今后持续努力的方向。除上述路径外,加大新媒体运用力度,开发微信公众号进行文字传播,开发在线课程、微课平台等,借助视频和音频形式推广中医药文化也是可行的途径。还可利用各大直播平台进行同步在线的语音或视频课程,实现文字或语音的即场互动和答疑,借助当下最热门的网络传播途径,突破时空局限,丰富中医药文化推广模式。此外,建立可供群众搜索、运用的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将中医药古籍和配套的白话文书籍制作成简单、可操作的搜索引擎类软件或网站,社会大众可以疾病等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也是将中医药文化更多更全面地展示给公众的方式之一,能够加快传统古籍的深度挖掘和再创造。
组织大量高质量文字素材和音频、视频等网络材料的前提,是组建具有扎实中医药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宣传队伍和文创团队,因此,大力培养和挖掘掌握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人才投身中医药文化科普和传播工作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