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
——以临床检验诊断学为例

2020-12-31罗淑萍李明萱赵荣兰彭效祥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诊断学硕士导师

罗淑萍,李明萱,赵荣兰,彭效祥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成为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核心,也是衡量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1]。临床检验诊断学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以实践性强、学术要求高为专业特点,为符合国家人才需求,最近几年其培养目标更加专业化,倾向于培养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提升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自2013年起,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学位由医学调整为理学,使该专业本科生只能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也多为学术型[3]。因此,如何提高该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各医学院校教育重点之一。现从我国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个人观察与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 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1.1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研究生生源中,除专业知识掌握较好的应届毕业生外,尚包含理论知识遗忘较多的往届生、理论知识掌握欠佳的在职研究生以及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生,为保证科研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这些研究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补充理论知识及查阅资料,在研究的起步阶段步履维艰。另外,检索并了解本学科知识和热点,撰写相关综述及论文,是早期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绝大多数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属理学硕士,文献阅读和总结能力相对较弱,英文阅读和翻译水平有限,对外文文献阅读量不多,这些均影响综述的写作及文章质量,直接制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再者,研究生阶段进行文献查阅、论文答辩不可避免,这需要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流畅表述自己的观点。部分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既不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准确转述他人观点和意见,影响相互间的交流,限制个人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

1.2 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发起理性追问,并进行创新性解答的思维方式,要求思想者具有持续的质疑和反思意识[4]。其在科学研究中同样适用,研究者可利用批判性思维,在追溯已有结论的同时进行深层思考和探讨,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由于研究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大大限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1)对问题仅进行简单推理或延伸,很难深入探讨并揭示其内在联系;(2)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对事物缺少好奇心及探究精神,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不强;(3)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少有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逆向推理并发散思维,通过多角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或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质疑,很难有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

1.3 科研兴趣和主动性不强

个人兴趣通常是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的首要因素和重要内部原因。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研究,才能产生创新性思维,发现并提出创新性问题。部分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并非自己主动考取,而是调剂的结果,由于专业了解度不高、缺乏职业规划或被动选择不感兴趣的课题,均导致其在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方面缺乏主动性,学习和操作实验不积极,不爱主动思考,均影响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此外,必要的科研资金和设施是调动研究生科研积极性的重要外部因素和物质保障,部分院校的科研资金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生的科研动力。

1.4 课外学术交流意识不强

首先,课外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年制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一般仅设置一年的课程学习,课堂内学术交流机会相对较少,主要通过课外交流探讨和解决问题。其次,如今医学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且各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医学研究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技术和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可能导致研究生错失向各领域人才学习沟通探讨的机会,导致思维僵化,缺少对前沿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很多研究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在学术会议上不认真听取学术汇报和交流,不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再次,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等原因,导致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大部分只参加校内的学术讲座和交流会,很少参加校外各交叉学科举办的学术讲座等。

1.5 团队合作意识较弱

多数研究生导师拥有个人研究课题,一般情况下,导师会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锻炼其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相互配合,在协助导师的同时,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实验流程,并进行基础实验操作,为个人课题实验做准备。研究生在学业期间,面临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及日常课程学习三重压力,仅靠个人力量很难顺利完成研究课题。因此具备集体意识、学会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与导师或其他研究生之间团结协作,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但部分研究生崇尚“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或害怕个人利益受损而拒绝与他人分享实践经验或科研思路。此外,一些研究生主动沟通、相互配合的意识较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6 学业中出现“科研漂移”倾向

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均为研究生期间的主要任务,前者是研究生了解并获取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形成科研创新思维的基础;后者是检验并丰富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科研创新对社会与高校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及科研成果在学分占比中逐渐增加,这导致部分研究生偏重于科研实验及论文撰写,而忽视课程学习。另外,国家不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各高校制订的奖助学金评定标准也对研究生的论文或研究成果做了相关规定,奖励级别与成果的多少及质量成正比,这也导致部分研究生倾向于进行科学研究,不重视课程学习,出现“科研漂移”倾向。

2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2.1 端正学习态度,合理规划学业生涯

研究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思考,在实际行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合理规划研究生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汲取更多知识。笔者对高年级研究生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研究生应在开学伊始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课程设置及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要时间节点(如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时间等),根据时间进行统筹规划,列出与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特点一致的、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表:研一将重点放在课程学习,同时认真阅读文献和进行课外拓展训练,为撰写论文及开展实验打下基础;研二要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并撰写科研综述;研三上学期一般要完成课题实验收尾,以保证有充足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争取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且目标明确。

2.2 培养正确的科研道德观

医学研究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除课题的创新性外,研究人员是否具备恒心和耐力,是否能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也是决定研究成败的关键[5]。除了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还需具备超常的耐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严谨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的态度。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要正确看待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导师完成课题,认真完成导师交予的任务,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验过程中避免好高骛远,要甘于寂寞,脚踏实地,坚守本心;研究中既敢于提出质疑,也要勇于回应质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保证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2.3 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

批判性思维既应用在评判研究结果和改进研究方法上,又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解说和验证等。锻炼批判性思维要做到:(1)学会质疑。受科学技术和现有学科限制,权威学者做出的结论可能也会存在偏差,要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或运用反向思维进行思考。(2)在依据事实推理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观点。科学研究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做出的推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且具有实验依据,不能仅根据个人观点进行推断。(3)学会对实验假设进行反思和追问。得到确切结论仅是科研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观点。只有学会对实验假设进行反思和追问,才能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打开新思路,提出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法。

2.4 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检索、阅读和表达能力

与专业学位硕士以规培和临床实践为主不同,学术型硕士的学业成就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科研课题的参与和完成度方面,因此增加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文献检索、阅读及表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生可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网络文献检索系统获取所需文献,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逐步增加知识储备,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尝试撰写综述,提高书面表达和总结能力。在科研课题进行过程中,要随时了解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同步更新文献资料,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为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在研一阶段,有余力的研究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课题或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选修课,以补全知识短板,拓宽知识涉猎面。

2.5 多途径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培养科研兴趣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国家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6-7]。没有兴趣的科研是枯燥的,也很少有所创新。研究生要顺应时代潮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理念,提升专业兴趣;增强科研信心和能力,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另外,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起着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增加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时间,尽早让研究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当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同时,各高校可尝试逐步建立高层次科研奖励制度,既能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积极性,又可对学生进行鞭策和鼓励;完善研究生奖励机制,对于在科学研究上有突出贡献的、发表SCI论文等优秀文章的研究生给予额外奖励,以鼓励其进行科研创新[8-9]。

2.6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鉴于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多数医学科研工作者会选择团队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研究顺利进行[10]。在进行某项课题研究前,可建立由导师领头的科研小组,在导师的指导和分配下,分工合作进行科研资料的整理、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流程及数据的记录等,对实验结果再进行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如此,通过团队的力量使各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在提高研究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发现并解决更多科研创新难题。导师作为研究生的引路人,要时刻引导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协作,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并鼓励研究生之间多交流合作,学会与人沟通、聆听他人意见,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2.7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拓宽研究思路

参加学术交流会或学术论坛是医学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开拓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多数医学院校会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组织各二级学院的学术交流会、报告会等,以增加学术交流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为研究生提升自我提供帮助;部分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对研究生进行更加专向和高效的能力培养[11-12]。研究生要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前沿医学信息,为个人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启发。此外,要认识到临床检验诊断学具有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该专业的研究生除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交流会外,也应尽量参加各交叉学科的讲座等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提升学术水平,拓宽研究思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诊断学硕士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V eraW an g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