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31蔡良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微课

蔡良刚

(集美区西滨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当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微课作为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深受各类学科教师的欢迎,体育课更是亦然。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且下雨在室内上课时,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黑板讲授体育知识时过于枯燥,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如今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微课作为辅助工具,很好的改善了之前的教学情况,极大的提升了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是越来越好。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也会运用到微课。对微课的丁以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阐述,广义方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时短且内容精炼的课程,微课的时间大概是在5-10分钟之间,由于时间的限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少,因此这也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将教学内容在微课当中呈现的更加精炼。狭义方面就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视频等区别其他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在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学中播放视频,将教学内容以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好处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小学生可以时时刻刻的进行学习,它的运用具有以下好处:第一,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不熟悉的地方或难题时,教师可以停止视频或者进行回看,让小学生反复认真观察动作,直至正确掌握。有的小学生因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没能来上课,教师可以将微课发给家长,小学生可以自行在家进行观看学习,不用担心落下课程。此外,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室内上课体育教师讲授体育知识时,光靠在黑板上的书写很难吸引小学生兴趣,不少小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运用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通过图像、音乐等方式能很好的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愿意学习,这样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好处;第二,微课的使用可以将教学延伸至课下,教师将微课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发给家长,小学生可以在家先自主学习,跟家长一起先行讨论,利用在家的时间进行练习,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讲解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将更多的时间来留给小学生进行练习,体育课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样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对技能的掌握也会越来越快;第三,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增长小学生的见识。体育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有意思的体育新闻或游戏等,提升小学生的兴趣,加大认知,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体育。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原则

现如今小学教育中的各类学科都开始运用起微课进行教学,体育课更是不例外。通过走访调查作者也得知微课的使用对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作用很大,越来越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对微课的运用也越来越熟练。但是,在教学中对微课的使用过充中应当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以便更好的发挥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作用。

3.1、注意微课内容的精简性和控制视频时长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考虑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保证微课内容规范的前提下,将内容尽可能的精简化,比如在进行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微课的设计时,可以在介绍动作技术的组成部分时简化为四个字:插、夹、蹬、抬四个字,边做动作边描述,这样小学生在运用微课进行学习时会比较容易。此外,还当控制好微课的时间,一般都在5-10分钟之间,有的体育教师忽视了这一方面,将视频制作的过长,而视频过长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所以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内容的精简性和控制视频的时长。

3.2、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应当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对微课的使用并不是说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微课加以运用,两者形成互补,以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在课堂上的教学教师主要是以示范、讲解为主,微课能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学习,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课后小学生对教师示范的某个动作没掌握时,回到家以后可以通过观看回放或者暂停教师先前发给家长的微课进行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对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3.3、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同时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锻炼是终身的,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多跟学生灌输此积极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努力让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3.4、不过度依赖微课

微课的有效运用确实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大大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仍以传统教学为主,不能过度的去依赖。过度使用微课,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则会丧失,小学生也只是靠观看微课进行学习,一旦出现错误动作,则缺乏了教师的指导,微课只是作为教师教学当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当中的些许不足,教师应当控制好对微课的使用。

4、小学体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4.1、树立正确的理念

树立正确观念是教学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前体育教师要明确对微课的认识,充分了解微课的优势之处,跟其他善于微课的教师多进行交流沟通,定期参加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掌握微课的运用模式,并结合自身经验,尽可能的充分的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让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对微课形成依赖,充分利用微课的精华,抛弃微课中的糟粕。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要认识到微课是作为其教学的辅助工作,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4.2、提升微课内容的质量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样的,小学体育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的质量也将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差,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在制作一小节的视频时,体育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示范,细化到各个动作、各个环节,以便让小学生观看的时候一目了然,能够快速掌握。其次,对微课内容的安排设置也要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等群体特点,在微课中安排一些有趣的内容或者游戏,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升教学效果。再次,小学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把握好视频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尽可能在这个时间内将授课内容呈现出来,若有的授课内容较长,可以将其分成多个视频进行教学,避免小学生长时间的观看造成视觉疲劳及注意力的不集中。

4.3、课后反馈要充分且及时

在进行微课教学之后,小学生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疑问及感受,而这些信息需及时反馈给体育教师,以免疑问越堆越多而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这个时候,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给学生提供反馈机会,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情况,更好的促进双方交流,以便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有的体育教师会选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解答小学生的各种疑问,其实这样做的方法较为欠妥。因为小学体育课一节45分钟,更多的时间应当用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示范及小学生的自主练习当中,这些疑难问题的解决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各班体育委员收集大家对微课的疑问信息,再由体育委员将信息上交给体育教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利用课后时间针对性的进行解答,这样做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给小学生留下更多的练习时间。此外,还有的体育教师会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跟家长进行练习,由家长在群里及时告知教师,教师再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4.4、采取措施实行对微课的适当监督

因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若让小学生自行学习微课时肯定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他们缺乏自制力,而且他们喜欢玩游戏,很难把注意力放在对微课的学习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务必实行一些适当措施来对小学生的微课学习进行监督。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线上监督、相互监督、线下监督、课堂检查、家长反馈等多钟形式进行监督,这就对提升小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效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升。但是,对小学生学习微课的监督要适当,过度的监督会给小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反而适得其反。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充分认识到微课的优势,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具体实践,争取将微课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