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散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0-12-31梁标
梁标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前言
在新时期,体育专业教育面临一定改革,对于散打运动来说,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根据散打运动特点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增强学生对散打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加入到散打训练中。大学生学习散打一方面能够增强体质,面对危险时防身自卫,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从而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所以,教师要重视散打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训练项目,避免学生身体受伤,从而提升散打教学效果。
1、散打运动概述
散打运动主要是指两人遵循运动规则,合理运用武术中的一些技法,如踢、打等,通过进攻以及防守,使两人在对抗中可以战胜对方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散打运动成为我国具有特色的竞技性体育项目,与拳击和跆拳道相比,散打具有一定独特性,它是双方徒手进行对抗,对于训练者技能和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散打虽然是从我国武术中发展而来,但又区别于武术,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在高校体育中开设散打课程,不仅是散打项目的发展趋势,还是学生们的热切期盼,在大学生群体中,散打具有广泛基础,这也为散打教学打下深厚基础。但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过体育专业训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身体情况,从趣味性活动出发,让每组学生进行趣味比赛,在比赛中了解散打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散打专业技能。
散打训练具有一定复合性,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散打教学理念,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可以在训练中强化对散打的认知,对其进行全面性了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性训练,如高抬腿可以锻炼学生腿部肌肉。其次,当基础性训练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开展专项训练,强化学生散打技法,增强格斗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对近打感兴趣,教师可以开展这一部分的训练,教师先讲解技巧,并对动作进行分解演示,让学生在旁边观看,了解每个动作的实际应用,再把各个动作连接起来,与同组成员进行练习。专项训练对于学生有很大益处,一方面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时刻观察对手动作,了解对手想法,从而把握好时机快速出手,另一方面专项训练能够对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把智力与技能相结合,获得比赛先机。
2、目前高校体育散打教学现状
2.1、学生兴趣不高
散打运动需要两人进行对战,因此对抗性比较明显,这也是散打运动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专项训练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肢体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其身心素质较为健康,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但从目前散打教学情况来看,有的高校缺少对体育项目资金投入,使得散打训练场地较小,同时护具以及器材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散打教学需求,不仅在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还使学生对散打的兴趣逐渐降低,不利于散打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尽管有的教师从事体育专业教学,但一些教师对散打运动不是非常了解,在训练中不能很好的推广散打运动,使学生对散打的认识不够清晰,存在一知半解,导致在训练中出现错误动作,给学生身体带来一定伤害。在散打教学之前,如果教师没有做好散打介绍和普及工作,不但会降低学生对散打学习主动性,还会容易造成对课程的不满意度,导致学生在训练中偷懒、出现浑水摸鱼等状况。另外,有的教师没有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散打训练,在课后也没有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使得学生不能用严肃认真态度面对散打训练,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对散打课的兴趣。
2.2、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使整个散打训练过程枯燥,与此同时,在教学之前,教师没有考虑学习对象,也就是学生身体情况,使得课堂上训练强度较大,不仅使学生身体产生不适感,而且对散打课产生逃避心理,导致散打教学不能顺利开展。对于散打教学来说,如果教学内容单一,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重复某一动作,不能为学生创建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不但与当代散打教学目标相违背,还影响了高校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2.3、成绩考核标准存在缺失
散打作为高校体育中的一门课程,学生在训练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为学生打分,但从现有情况看,有的高校在成绩考核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缺失。例如,一些教师在考核学生时,主要关注学生的动作,如果学生动作正确,能够击中靶心,教师会给较高分数;相反,如果学生动作出现失误,偏离靶心,学生很难获得满意的成绩。散打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教师在考核学生时,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衡量,不应该仅仅重视实战搏击能力,还应考察学生战术水平,在比赛中是否运用一定战术,用何种方法战胜对手,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散打运动员所具备的素质。但在考核标准设置上,如果出现偏颇现象,不但无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不能挖掘出学生内在潜能。
3、高校体育散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合理设置散打内容
高校散打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设置散打内容,明确散打教学本质,即让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可以传播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散打的魅力,从而爱上散打学习。所以,教师要从散打健身功能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根据大学生情况制定合理方案,在突出武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礼仪规范,在比赛中尊重对手,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礼仪。首先,有的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并且他们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教师要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制定训练计划,例如,在课堂上他们主要是进行基础技术练习,一方面基础练习更加适合他们身体情况,避免散打训练难度大,影响身体状况,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自信心,为接下来训练打下基础。其中基本技术练习主要是强调手和脚技术方面练习,包括勾拳、摆拳等。其次,在实战方面,除了一些禁打部位之外,教师还要主张在双方打击时,运用化整为零方法,即当选手拳脚接触到对方身体的那一瞬间,力量收回,这种既可以避免对方选手受伤,还能提高实战训练的安全性。
3.2、规范考核标准
对于学生来说,成绩考核既是对散打训练成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战术能力以及个人心理素质的一种考察,因此,在考核标准上,教师要加以重视,使考核标准更为规范,公平对待每名学生。首先,评价内容要多元。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教师不仅要考核学生散打技术能力,如学生拳法以及腿法训练情况,还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由于比赛现场瞬息万变,过硬的专业技能不一定能够取得比赛胜利,只有把技术与心理素质相结合,才能提高获胜几率,所以,教师要让评价内容相对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在以往考核评价中,评价主体大多都是体育教师,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在对散打学生进行评价时,高校应该要让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如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以及让专家参与到评价考核中,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
3.3、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由于每个学习散打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教师要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方案,把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发展出新的散打教学路径,让学生能够在散打学习过程中,培养其个性发展。首先,在平时训练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增强学生对散打学习的信心,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舞台,让学生能够展现出个人优势,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参加重大散打比赛项目,一方面在比赛中能够对散打技术进行强化,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现场表现力,使其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在实战课程中,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案,例如,在拳法教学中,会涉及直拳、贯拳等内容,教师可以把这些拳法与学生自身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拳法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对拳法技术动作进行熟练掌握,还能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应构建散打比赛激励机制,由于散打主要是双方进行格斗对抗,即竞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强化散打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定的竞赛制度,对比赛要求进行规定,并对表现突出的散打学生给予鼓励,使其受到激励,从而提高训练热情。
3.4、明确竞技散打与普通散打的不同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主要是健康散打,即普通散打,这种类型散打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传播散打文化,所以更加适合普通人练习,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学生,并非体育专业训练生,因此在散打教学中采用普通散打形式进行教学更为恰当。顾名思义,竞技散打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多用于比赛项目,由于两种散打类型不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区别,从而展现散打运动的益处,让学生主动加入到散打训练中。竞技和普通散打的区别主要包括:首先,对象不同。竞技散打具有一群较为稳定的训练主体,现在很多体校以及运动技术学校都开设散打课,培养专业的散打运动员。而健康散打对象比较复杂,有学生、上班族以及老年人,这些人都是散打运动爱好者,他们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进而陶冶情操;其次,竞赛规则不同。由于竞技散打专业性较强,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则要求,在比赛中提倡公平性,强调体力与智力的比拼;健康散打是以健身和娱乐为主,所以竞赛规则要求不高;最后,对抗程度不同。在训练中,竞技散打表现较为激烈,散打运动员之间的对抗、竞争性相对突出,一方面竞争是体育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是竞技运动中最为核心的理念。竞技散打既对传统武术动作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对西方体育思想进行有效汲取,增强了散打项目中的竞技性。而健康散打恰恰相反,其更加注重健康性与休闲性,竞技性相对较弱。
4、结语
目前散打运动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散打教学时,应该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方案,使学生对散打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提高散打运动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