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牦牛品种选育及改良措施
2020-12-31柴荣
柴 荣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大通 810102)
1 引言
大通牦牛生长在高原地区,就恶劣的生长环境就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品种选育和改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起高产潜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2 大通牦牛品种改良的技术探究
2.1 改良思路
既然是对品种进行改良,相对于普通牦牛来说,在性能尤其是产肉、繁殖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要更加突出,更加优良[1]。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在毛色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那么其后代的遗传性能相对稳定。
关于大通牦牛的品种选育和改良,通常其繁育的父本就是野生的牦牛,但是需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驯化和管理,方能开始后续环节,主要就是精液的人工采集与制作,依托人工授精的技术,生产出杂交的牦牛品种,在基因上表现出一半的野生牦牛优势。
2.2 改良过程
关于育种的具体过程,父本系野生但经过驯化管理的牦牛,主要需要做好精液的采集和制作,母本则是源于当地的家养牛,在野外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授精。这样的话,后代牦牛基因中含有一半野生牦牛基因,然后对其进行低代的牦牛横交,优良基因以及组合不仅仅能够得到遗传,而且能够逐渐固定下来。等到横交进行了三代到四代之后,遗传会更加稳定,在体型和外貌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经济性状层面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最终成功获取大通牦牛的新品种[2]。
事实上,随着育种计划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尽快形成围绕大通种牛场的繁育体系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建议,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2.1 授精站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授精站点的设置务必要科学合理,不仅仅交通要便捷,而且牦牛的养殖密度要大,这样精液的采集以及授精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2.2.2 室内的布局要合理。为了保证精液采集以及授精的效果,室内布局要合理,而且器械在使用前后务必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具体来说在进行正式操作之前,选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包括器械和操作台等,力求实现无菌化的操作[3]。还有一点就是在实验室不能随意对方物品,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精液品质受损的物质。操作人员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素养,同时要着专业的衣服、拖鞋,佩戴口罩,非操作人员坚决不能进入操作间。
2.2.3 做好登记等相关工作。对于待配种的母系牦牛,务必要做好登记工作,主要是其繁殖的状况以及配种状况等,如来源、品种、年龄以及毛色等[4]。这种育种体系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金字塔结构,而且是开放的。
2.3 改良的效果分析
2.3.1 体重和产肉的性能分析。相对于传统的牦牛品种来说,改良后的新品种生长发育速度快,在出生的时候,六个月、十八个月以及三十个月的时候对其进行称重,发现相对于原群体而言,其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在15%到27%左右;在抗逆性和适应能力方面,越冬的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已经连续几年都不足1%,降低幅度在4%左右[5]。
2.3.2 遗传性能分析。对于F1代的横交固定群来说,如果对其近交进行合理控制的话,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然后对于公牛培育科学、适度,严格选择,繁育四代之后牦牛数量近六千头,遗传性能稳定。
2.4 注意事项分析
对于青海地区而言,牦牛是经济效益极为理想的畜牧资源,因此做好大通牦牛品种的育种和改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虽然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存有分歧,有些认为改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牦牛的肉用价值,而有些则认为应该乳肉兼用。但总体来说,在进行品种改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4.1 品种的改良要立足实际情况,切结盲目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良出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和环境特征的新品种,必须因地制宜,否则配种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4.2 对于品种的改良而言,虽然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就是精液的品质是否优良。这样的话,一定要做好对于公牛的管理工作,保证其喂养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其营养全面,但是要注意同步做好膘情的控制,不能过于肥胖,也不能太过瘦弱,尤其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有一点就是要保证公牛每天至少运动一个小时以上,做好对其体表的清洁工作。对于年龄大的公牛,要及时淘汰,一旦发现患病或者有其它不良症状,必须及时淘汰。在进行精液采集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2.4.3 品种改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改良后的新品种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是否具有极强的可适性。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是否在肉、奶以及役等性能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2.4.4 正确处理杂交和种群纯繁的关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大通牦牛品种的改良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父本的选择管理以及科学操作等多角度着手,才能保证改良过程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改良后品种能够在性能层面有着更加优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