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有效防治分析

2020-12-31

兽医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菌素白头翁周龄

丁 中

(鹿邑县畜牧局,河南鹿邑 477200)

仔猪黄痢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内感染的仔猪黄痢最为严重,1周龄后感染仔猪黄痢的病情则相对缓和。为尽可能降低仔猪黄痢度生猪养殖带来的威胁,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

1.1 临床症状

出生后12~72h的仔猪易发仔猪黄痢,仔猪黄痢一般会首先感染1~2头仔猪,并很快导致全窝仔猪被传染。在感染初期,仔猪存在粪便腥臭、排黄色液体特点。发展至中期则会出现排粪失禁、肛门松弛、流稀黄粪,后肢、臀部、会阴、尾部等处均被粪水污染,并同时出现昏睡、衰弱现象。发展至末期,仔猪会出现喜饮水、不食奶、皮肤松弛、被毛粗乱无光、眼球凹陷、蜷缩扎堆、走路摇晃等症状,并很快脱水、消瘦、卧地不起,最终将导致仔猪衰竭而死。

1.2 病因分析

1周龄内仔猪最容易出现仔猪黄痢,1~3日龄患仔猪黄痢的情况最为常见,1周龄后则极少。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能够达到90%~100%,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病集中在寒冷季节,如存在猪栏舍未定期消毒、猪舍潮湿等情况,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将大幅提升,这时由于猪舍卫生较差很容易引发仔猪黄痢。在寒冷季节,仔猪的生理抵抗力会大幅降低,此时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便会引发仔猪黄痢。此外,母猪存在的乳房炎、乳脂肪过高、乳汁酸败、无乳症等症状也可能引发仔猪黄痢[1]。

1.3 病理变化

剖检病猪可以发现,病死仔猪胃内存在多量凝乳块,呈黄色,颈部皮下水肿,幽门腺区存在出血点,十二指肠病变严重,小肠黏膜脱落且同时存在出血斑和出血点。小肠内容物存在黄绿色粥样的凝乳块,腥臭味浓烈,结肠、回肠、空肠内充满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颗粒状物,肺水肿,心脏扩张,存在呈淡红色的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出现于肾脏表面。

1.4 实验室检验

开展染色镜检,基于病死仔猪的脾、肝肠系膜淋巴结涂片,可发现少量无芽孢、无荚膜、散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基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基于24h的37℃恒温培养,可发现鲜血琼脂培养基的菌落为光滑、微隆起、边缘整齐、灰白色、溶血、圆形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则出现红色菌落。围绕单个菌落涂片针对性开展染色镜检,可得到相同的菌落形态结果。基于纸片法开展药敏试验,可确定病菌对土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高敏,对先锋霉素、氨卞青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2 仔猪黄痢的有效防治路径

2.1 预防路径

为有效预防仔猪黄痢,母猪的饲养管理极为关键,作为仔猪出生后营养的全部来源,母乳会受到饲料搭配的直接影响,搭配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母乳影响不足,仔猪健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结合相关调研可以了解到,饲料营养全面可保证母猪产仔前母乳营养充分、总量充足,仔猪黄痢的发生几率可由此大幅降低。因此,可通过提供优质饲料并注射长效抗菌素的方式预防仔猪黄痢,长效抗菌素在应产仔前8h注射,饲料可在产仔前1个月更换。喂富血精及钙片也能够较好预防仔猪黄痢,应在产仔前20d开始。为更好预防仔猪黄痢,抗病毒药物的定期投放也不容忽视,如采用金霉素或清瘟败毒散,即可提高母猪妊娠期间的抵抗力。在妊娠母猪产前40d,可采用3ml猪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2头份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免疫,产前20d需再次进行免疫,通过乳汁即可保证分娩仔猪获得抗体。也可以采用“母子同保健法”预防仔猪黄痢,如母猪产后注射5mg/kg替奥福、5~7ml福欣安,即可有效控制产后综合征,实现体内病菌净化、产后无乳处理,仔猪黄痢可由此得到更好预防。此外,养殖户的自繁自养、饲养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圈舍及母猪临产前的消毒、仔猪保健工作、仔猪保温工作同样能够较好服务于仔猪黄痢预防,这类预防措施的应用关键在于不从外地引进猪只、保证各阶段母猪营养均衡且全面、开展彻底的驱虫和消毒。

2.2 治疗路径

仔猪黄痢的治疗可采用中药疗法,也可以采用抗菌素疗法。中药疗法主要采用白头翁散和金银花大蒜液。白头翁散由9g秦皮、3g黄连。6g黄柏、9g白头翁组成,需每天2次煎汤内服,患病仔猪每次用药6g。金银花大蒜液采用100g金银花、1000ml水,煎至100ml,同时取10g研碎的大蒜加100mg水,经3h后过滤,混合大蒜浸出液1份和金银花浓缩液2份,即可以每次5~10ml的量对0.5-3.5kg体重的仔猪进行治疗,每日灌服2次,药量需基于体重逐渐增加。

抗菌素疗法首选土霉素、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土霉素采用口服方式,每次服用量为5~10mg,每日3次,连服3日。卡那霉素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日2次,用量为6~16mg/kg。硫酸庆大霉素采用口服方式,每日2次,用量为3~10mg/kg。

3 结论

综上所述,仔猪黄痢的防治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母猪的饲养管理、抗病毒药物的定期投放、白头翁散治疗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防治路径。为更好降低仔猪黄痢威胁,各类新型药物的科学应用也需要引起养殖人员的重视。

猜你喜欢

抗菌素白头翁周龄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早春信使白头翁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抗菌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预防用药探讨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