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12-31扎西措
扎西措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廿地乡畜牧兽医站,青海共和 813099)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长杆菌,能形成芽孢,有鞭毛,具有运动性,专性厌氧。该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和人畜的胃、肠道中,且可产生大量毒素,其中神经毒素是主要的毒素之一。芽孢对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耐热,对常规消毒药抵抗力较强,对10%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较敏感,通常10min左右即可被灭活。
2 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牛均能感染该病。破伤风梭菌的分布广泛,经致病菌源污染的土壤、饲草、粪便等都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牛破伤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春季,呈零散发生。此病流行多数经牛皮肤创伤感染,如打耳标,扎鼻环,倒角,阉割,分娩,脐带损伤等均会引起感染。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1~2周,最短为1d,长期为数月。发病初期,牛体皮肤发痒,身体和接触物乱摩擦,头和脖子不灵活,往走后肢稍有强硬。口稍紧,随着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繁殖量增多,致使体内经络受害而不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出现牛耳、脖颈、腰背及四肢僵硬,走路不稳,口紧难张开,舌头不灵活,采食草料及吞咽较困难,口角流出黏涎,对光照。噪声恐惧。发病后期,病牛大眼角内瞬膜瘀肉胀大外露出气喘粗,鼻镜无汗珠,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不能反刍,严重者卧地不起。
4 剖检病变
对病死牛剖检,通常没有特殊的病理变化,有时可见血液凝固不良,呈黑紫色,有的可见肺充血水肿,黏膜、浆膜有小出血点,心肌变性,脊髓及脊髓膜充血、出血,四肢及躯干肌间结缔组织浆液浸润。
5 诊断
5.1 初步诊断
如果养殖户发现牛存在破伤风病的典型症状,应该迅速观察其身体有没有外伤史,以及应激性高、肌肉强直等表现。如果病牛未表现典型症状,尾根部震颤是一种比较显著的特征。必要时配合涂片镜检病原体。
5.2 实验室检测
采取病牛创伤口的渗出液做涂片镜检,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呈羽毛球拍状。
5.3 鉴别诊断
牛破伤风病与肌肉风湿、脑炎、狂犬病等病状很类似,需要进行鉴别区分。脑炎典型症状表现为机体平衡感差、重者常跌倒、精神萎靡不振;狂犬病典型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饮欲停止。随着病程的加剧,个别可见狂躁不安、意识混乱;肌肉风湿典型症状表现为后肢强硬、起卧困难、局部肿痛。
6 中西医结合疗法
6.1 一旦确诊本病,应及时将病牛置于黑暗安静的环境中治疗,并保证充足的垫草,空间宽敞以避免惊厥引起受伤。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牛破伤风病,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6.2 创伤处理。如果发现牛体有外伤,应该及时做好外伤口处理。若感染创伤中存有脓汁、坏死组织、异物等,应先清创并扩创,并用3%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冲洗,再撒以碘仿硼酸合剂,用青、链霉素做创周注射,以消除感染,减少毒素的继续产生。
6.3 为中和及稀释血中毒素,可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10万单位。同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200~300mL+5%葡萄糖溶液500~2000mL+破伤风抗毒素10~20万单位。全身治疗时,可分别多点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30~40mL,青霉素200万单位,均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用3~5d。镇静、解痉,可肌肉注射5%的静松灵3~5ml,每天一次。
6.4 中药治疗。方剂一:川芜活、北防风、蒿笨、苏薄荷、净蝉蜕各30g,麻黄、北细辛、何首乌、老川芎各20g,杭白芍、荆芥穗、全当归、粉葛根各25g,生甘草10g。将上药碾为细末,用露蜂房25g+黄酒100mL,开水冲,候温灌服。该方剂具有祛风活血、解毒杀菌、通关利窍之功效。
方剂二:全蝎子30g,北细辛、麻黄、升麻各15g、胆南星、明天麻、白僵蚕、净蝉蜕、老川芎各20g,川芜活、北防风、乌蛇、川乌片、杭菊花各25g,一个露蜂房(祛风止痛、攻毒消肿)为引,水煎去渣,加朱砂面10g+麝香2g+黄酒15mL,用胃导管灌服。该方剂具有追风舒筋活络,败毒杀菌驱风邪之功效。
治疗期间,供患牛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氯化钠3.5g+氯酸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1000mL凉开水混合),增加体液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促进患牛早日康复。
7 预防措施
日常要注重牛破伤风病的防控。一方面,搞好圈舍卫生,经常清扫圈舍,随时排出圈内污水,定期用10%~20%石灰乳进行环境消毒。要注意保持牛体清洁卫生,发现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母牛产犊期最好设置干燥而清洁卫生的产圈,并且要搞好接产、断脐、去势、预防注射的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牛只被动性免疫工作,每年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一次预防注射,注射剂量为皮下1ml,注射后3周产生免疫力,维持一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力可持续4年。在本病发生较多的地区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能够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