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你的意义
2020-12-31金磊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宅”的条件。如果没有网络、快递、外卖等帮我们解决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如何“宅”得住呢?“宅”的背后,有健全的供应、保障系统支撑,这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加剧着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资源的集群效应,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越来越多。不断增加的通勤时间、高昂的生活成本、快节奏的工作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宅”在家里,打开电脑、手机,玩一局游戏或看一段视频,成了越来越多人休闲放松的方式。
“宅文化”由此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观念,它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许多非议,许多人将其理解为“啃老”“家里蹲”“玩物丧志”等等,因而对其嗤之以鼻。
其实,对于“宅现象”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其中一种“宅人”是因沉迷在兴趣爱好、专业中而“宅”,他们“宅”得自由自在、心满意足,“宅”出了意义,社会应尊重和包容他们的选择。
另一种“宅”则包括找不到工作陷入颓废的人,沉迷在动漫、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不想自拔的人,不思进取、窝在家里“啃老”的人,有自闭症倾向的人,等等。这些人消极避世,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还会危及健康,需要社会予以关注和引导。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人不只在生物层面上存在,更是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中存在。换句话说,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本质。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宅”到仅通过一根单薄的网线来维系社会关系,那么他的未来将是岌岌可危的。
“你所拥有的一切,最后支配了你。”这是电影《搏击俱乐部》中导演大卫·芬奇借剧中人物之口说出的金句,它揭示了人类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窘境——我们创造了便利的生活条件,是为了让它为我们所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不是让它驱使我们,让我们在窄小的天地里苟延残喘。
我们须明白:社会竞争虽然激烈、残酷,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在这个时代,几乎任何特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发挥空间:烹饪高手、游戏专家、美妆达人、vlog 博主……只要你磨炼技能,抓住机会,就算“宅”,也能“宅”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