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2020-12-31江苏昆山市实验小学吴佳丽
江苏昆山市实验小学 吴佳丽
近年来,有不少初一新生出现了不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快节奏,成绩直线下降,由此甚至产生了焦虑、排斥语文学科等负面心理情绪。究其原因,小学、初中语文教学衔接不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小学与初中的有效衔接,历来是小学高年级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编者:合理编排教材
1.教材编排系统化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学科,语文旨在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语文素养,这就导致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他学科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体系既明朗又完整,难度也呈递增性,而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呈现文选型,并没有明晰的系统结构。因此,编排语文教材这项基础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应使其系统化,使教材内容有所衔接。
例如:小学阶段的语文注重字词的教学,知识点相对零散、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初一教材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概括,着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这样系统化的教材编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材有新的结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找到侧重点,从而使得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得到有效衔接。
2.教材内容整体化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文中提出:假如教员不为自己和学生设想,不好好组织教材,使之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一定的内部结构,那显然是荒谬的。可见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之重大。除此之外,有逻辑性的整体化知识比零散的碎片化知识更容易被识记,记忆时限也相对更长久。因此,教材内容必须保持整体化,使小学、初中的教学保持连续性。
明确新课标要求,通过适当增减教材内容、整合课程单元内容等方式解决碎片化问题,是实现教材内容整体化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文言知识的编排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大多是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学习要求也是基础的背诵及理解字词,因此学生学得较为轻松。而一旦进入初中,文言文这一新文体的出现常常会使学生措手不及,同时学习要求也上升到品味意境、练字练句,这样突然提高的难度极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不利于后期继续学习。
因此,教材内容的整体化十分重要,编排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难度跨度不宜太大,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遵从循序渐进原则,有意识地进行衔接。在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编者可适当增添一些短篇文言寓言,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课外阅读《世说新语》等浅显的文言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这一文体,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而对于初一文言文选文而言,则应该选择一些难度稍低的文言文,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
二、教师:强化衔接意识
1.课标分析全面化
要使教学衔接更加流畅,语文教师就必须对当下的语文新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各学段的教学任务,理清各阶段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作为教学依据,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教学大纲的意图,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较好衔接。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各个学段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既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要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在阅读方面,对低学段的学生要求课外阅读量从不少于5万字逐步增加到40万~100万字,直到第四学段要求不少于260万字。新课标不仅对阅读量的要求逐步增加,对第四学段还提出要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由此可见,教师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指导应有所不同,对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也应有所不同。
2.教学衔接流畅化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深深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自觉强化衔接意识,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做好各方面教学衔接的准备,力求将中小学的教学衔接流畅化。
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例。研究表明,进入初一后,不少学生学习方法欠佳,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不会做笔记、不会复习……这些问题都让他们困惑不已。那么在进入初中前,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强化自主意识,这样进入中学后,就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不为学习所困。
三、学生:改进学习观念
1.学习心理积极化
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出现了成绩下降的情况。究其原因,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都使得新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之路困难重重。刚刚从基础的小学踏入似乎“高大上”许多的初中,学生往往是激动的,同时又有些紧张。他们有对新环境的惊喜,有对新老师的好奇,有对新同学的期待,这些复杂的情绪混杂在一起,再加上跨越了很多学习内容,他们常常会感到无从适应。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如同幼升小一样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新生适应性训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
同时,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会带给学生学习上的正能量,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因此,无论是适应性训练,还是日常教学,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认识到初中语文学习难度比小学阶段稍高,又要懂得事在人为和勤能补拙的道理。这样学生便会树立学习信心,面对困难也能积极努力地去战胜。
2.学习方法主动化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教师的教授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如果学生升入初中仍然一成不变,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收效差、成绩下降也就是必然了。只有提前调整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只需完成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即可。进入初中,学科数量陡然增加,学科与学科之间关联性又比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提高了很多。学生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去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这就加大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考验。要想适应中学的学习,就必须掌握科学主动的学习方法。比如复习,小学阶段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给出的知识点,重复记忆背诵,而进入中学,则要更多地发挥自学能力,注重错题分类整理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实现有效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那么,通过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一定能够使学生与文本贴得更近,从而实现小升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