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朴归真,“读”出精彩

2020-12-31江苏常熟市虞园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范读课文情感

江苏常熟市虞园小学 袁 芳

最近观摩了几位青年教师的语文课,教师们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也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美中不足的是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笔者总感觉欠了一些火候。例如,学生朗读表现不佳时,教师只是重复地表示:“谁还可以读得更好一些?”举手参与的学生不少,可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有些无奈,学生也有些沮丧,他们不知在老师眼里如何读才算“更好”。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启发,予以示范。如果此时教师能进行范读,不但能弥补这个遗憾,甚至还可以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一、“范”之有价

随着电教设备在学校的普及,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这是有必要的。但是,教师的范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当重新认识课堂范读的价值。

1.课堂有温度

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写道:“文字作品是作者的创作,朗读文字作品,是朗读者的再创作,甚至可以说是朗读者和听者共同完成的再创作。”教师在对课文经过仔细研读、深入体会后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有时会随着课文描绘的画面配以动作,有时会自然而然地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表情流露。教师朗读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情感能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捕捉,更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在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在静静地听,细细地想,认真地看,积极地悟。此时,教师、学生、文本融为一体,教师的范读会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能让课堂有生命的温度。

2.理解更深入

当学生对课文感悟欠佳时,教师适当的范读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梁实秋先生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回忆青年时代的徐锦澄老师范读时的情景:“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现在想来,徐锦澄先生的音色如何已难以考证,因为他说的是方言,他的语音恐怕也是难登大雅。但他的范读感情如此投入,让当时还是学生的梁实秋只是听先生读就已经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了。可见,教师课堂上或轻如和风,或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即使教师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那么标准,但只要动情用心,同样能使学生通过听其声、观其颜而达到感其情、悟其意的效果。

3.朗读更精彩

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位置、语速快慢、语调高低,学生在老师一遍遍的示范中自己悟得。老师在范读中树立起了威信,学生把老师看作了学习的榜样,自主模仿,甚至要超越。学生的语感不断增强,朗读能力不断提高,直至逐步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动物上体育》一课时安排了几次范读,她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自己读。她将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都读得声情并茂,同时还加上了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形体动作,把课文中几个角色的语言神态、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看老师范读时,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学习的光芒,自主朗读时,他们劲头十足,读得特别有味,不仅是语气、语调,一颦一笑,全都模仿得像模像样,甚至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自己的动作神态,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范读是多么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二、“范”之有时

有人说,范读犹如登山。课始范读,如在山底,仰望山势,目有全貌,心中有数;课中范读,像在山腰,流连其间,一石一涧、一草一木,细心品味;课末范读,似在山顶,举目远眺,峰峦高低,林秀花艳,一览无余。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安排范读,还要恰当地把握好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初读时范读,纠正读音,感知大意

初读课文时范读一般情况是全文范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的范读要做到平稳、慢速,让学生听得仔细、明白。有的课文生词、长句较多,比较难读准,难读通,容易出现破词破句现象。这时,教师适时的范读,就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朗读中的障碍,避免让错误“先入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年段提出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听老师的全文范读,对文章有个大概的印象,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重点处范读,步入语境,加深感悟

课中范读常常是读课文的片段或是重要的语句。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难点或精华部分。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步入语境,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在《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为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周旋时有这样一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范读,让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说这句话时的心理,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伯诺德夫人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护情报的紧张心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总结时范读,回味主旨,提高鉴赏能力

教师在课末总结时安排的范读,可以是全篇范读,范读时读出感情,读出神韵,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重新回味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可以是拓展性资料的范读,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深化,使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如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在课末出示了一首随文编写的小诗,并配着音乐动情地吟诵,学生在教师的深情朗诵中进一步感悟到了爱的真谛,也在这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诗的音律美、情感美、意境美,情不自禁地轻声诵读起来。

三、“范”之有法

范读是每位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要想范读能切实起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在感悟中积累语言的作用,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尝试的。

1.读出停顿

“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没有想象。”合理的停顿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学生读书时拖腔拖调,感觉在“唱读”,就像小和尚念经一般有口无心,无法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先教会学生停顿。教师在范读时,可以让学生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停顿时间长短是否相同,听的时候做好记号。让学生明白,不但在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需要停顿,一些长句子的中间也要根据表达的意思适当停顿。范读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小段练习的时间,学生反复训练几次后,就能基本掌握停顿的要领了。

2.读出变化

读书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才好听,一直在一个调上就表达不出情感。哪里读得轻,哪里读得重,哪里读得慢,哪里读得快,都有一定的讲究。特级教师管建刚曾说:“示范,儿童看得见的教学,最走心。”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胜过十句、百句的纯技巧说教。学生都是善于模仿的,长期的模仿,就能帮助其领悟读书的技巧。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教师范读时可用怀念、激动、沉重、难舍难分的语气分别表现不同内容的情感。

3.读出画面

读课文时只注重抑扬顿挫还不够,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教师在范读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把听读时眼前出现的情景描绘出来。如教师范读《海伦·凯勒》:“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学生听老师范读时想象海伦是怎样如饥似渴地学习的,自己再读,并交流听后仿佛看到了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就这样,在朗读和想象中,鲜活的语言、精彩的画面、美好的情感就不知不觉地植入了学生心田。

4.读出角色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神态、动作等人物的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范读课文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等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角色。如在《粜米》一文中,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之间有很多对话。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旧毡帽朋友辛酸、凄苦、无奈的心理,而在读米行先生的话语,语调始终要做到低沉、阴冷,读出米行先生奸诈、贪婪、冷漠无情。这种角色模拟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头脑中想象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把握好角色特点。

范读不只是教师简单地把课文读给学生听,它更是语言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以最本真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更引导他们在模仿中不断突破、超越。教师应该也必须把自己漂亮的语音、深刻的理解通过有情的范读呈现给学生。就让范读成为我们语文课堂强有力的助推器,带领学生们走向绚丽多彩的语文世界吧。

猜你喜欢

范读课文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背课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