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需要审问与慎思

2020-12-31叶水涛

江苏教育 2020年78期
关键词:慎思越学越博学

叶水涛

教师需要有学问,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教师如何治学,古人有两句话最值得记取: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一句是“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出自《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意即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很迷茫;“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如果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论语》提倡学而思,《中庸》则进一步提出“博学、审问、慎思”,使学与思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

同样是“学”,“学而不思”之“学”,不同于“思而不学”之“学”。“学而不思”之“学”,主要是指理论性的学习,学习必须伴随着思考,不能简单地接受。因为理论并不等同于正确,它可能包含着谬误或不适用,因此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应该提倡博学。然而,许多理论有真有假,各种学说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如果全部记下来照单全收,会使人越学越糊涂,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之“学”,是反思性学习。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不囿于传统的理论,不是从固有的概念出发,而是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念;其二,根据自己对某一现象的解释,学习现有文献中的各种理论,这里的“学”不是为了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而是为了厘清自己作出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的解释有何异同之处。如此之“学”,未必一定有新的理论发明,但起码可以使自己不至于越思考越迷糊,以至于“殆”。

“学而不思则罔”,但怎样思考才能做到“不罔”?最为需要的是“审问”的功夫。“子入太庙百事问”,教师得有问题意识,有审察的习惯。对一个理论是接受还是不接受,首先要看这个理论内部的逻辑是不是自洽,即能否严谨地分析论证各种教育现象,对现象的论证和解释是否合乎逻辑;能否经得起各种追问与诘难,能否做到自圆其说。其次,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现象,指导实践。因此,除了要求理论必须内部逻辑自洽外,还要求根据理论的逻辑,保证推论与要解释的现象是一致的。如果和现象不一致,这个理论就是被证伪了,必须放弃。

“思而不学则殆”,但怎样学才能做到“不殆”呢?此处需要“慎思”的功夫,明白创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理论,去解释现有的理论所赖以产生的过去的现象;而且要学习新的理论,以解释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现象,自觉投入教育改革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而时习之”,而且要不断“温故而知新”。如果一切从现有的理论出发,就会形成思想的桎梏,画地为牢。理论思考需要伴随着新的学习,求新知的途径是多样的,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学习。”

猜你喜欢

慎思越学越博学
慎思·慎言·慎行
目标明确
慎思择言
华淮
慎思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活用公式 水到渠成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杂谈初中化学的梳理识记方法
“博学”的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