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2020-12-31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学校林春燕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学校 林春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价值愈发凸显,且数据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以大量的数据为支撑的,可以说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保障,一旦离开数据,科学研究将无从谈起。在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成为推动研究发展的动力。小学科学是科学研究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离不开数据。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数据能力被视为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结合教学所需,采用多样的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在数据意识的驱动下,自主地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潜移默化地提升数据能力,为发展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科学素养视角,如此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一、创设情境,催发数据需求
数据是晦涩、复杂的,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数据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对数据不感兴趣。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只有遇到具体情况,才会萌发些许的数据需求,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数据意识是在日积月累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数据需求做保障。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产生数据需求。数据是存在于具体场景中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催发学生的数据需求,并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感知到数据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进而自主地重视数据,产生数据意识。
以“温度和气温”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萌发数据需求,笔者先立足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如此情境:“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小红和小明就今天的天气进行讨论。小红说,今天真热啊。小明却说,今天不太热,待在教室里很舒服。他们觉得自己的感觉是不会出错的,由此对天气争论不休。那么,你们怎样才能知道今天到底是热还是不热呢?”在体验现实生活的时候,学生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由此,在情境的驱动下,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出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今天的气温,看看数据是多少,由此判断是热还是不热。对于学生提出的做法,笔者首先给予了肯定,并顺其自然地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数据是最公正的,数据不会说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温度和气温吧。”如此创设情境,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自主地产生了数据需求,并带着这种需求走进新知活动,探寻数据。
二、自主体验,经历数据搜集
科学研究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数据作为事实的一种,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科学研究是以大量的数据为支撑的。所以,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科学家一般会先大量地搜集数据,接着进行分析、探究。在科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同样离不开数据的搜集,可以说,搜集数据是学生发展数据意识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搜集数据的乐趣,产生更为强烈的数据学习兴趣,为增强数据意识打好基础。因此,笔者在组织科学教学的时候,会围绕教学所需,引导学生搜集数据。做事情是讲求方式方法的,数据的搜集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应用适宜的方法,否则将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此,笔者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先教给学生搜集数据的方法,如观察、测量、实验等。之后,再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数据。
以“风向和风速”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发放了风向标工具。在发放工具之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操作工具进行测量,而是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验,合作设计测量方案,并分析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笔者再将他们带到室外,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在操场上测量,有的小组在背风处测量,有的小组在风口上测量,并做好数据记录。通过如此切身的体验,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真实的数据,积累数据搜集经验,同时也为接下来分析和进一步地探究数据做好准备。而且,学生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数据意识的发展,一举多得。
三、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数据
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尽管学生会获取真实的数据,但是,所搜集到的这些数据中,有部分是与科学探究无关的,有的在实验现象解释和原理方面没有实际意义,有的缺乏科学性。这些无效数据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无效数据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无视无效数据,则会导致学生在继续搜集数据的时候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在学生搜集数据之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分析搜集到的数据是否有效,找出无效数据,并就此展开分析,探寻无效数据的产生原因,进而反思自己的数据搜集过程,找出不足,及时弥补,为发展数据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扫清障碍。
以“温度和气温”教学为例,在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时候,针对学生获取的数据,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将各组获取的数据共享出来,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小组获取的数据变化较大。于是,笔者引导此小组回忆搜集数据的过程,发现,在测量树荫下的温度的时候,小组成员有的走出了树荫,在阳光下进行测量,将其他地方的数据混入了树荫下的数据中。针对该小组出现的问题,笔者要求他们再次到树荫下测量温度,尽量减少数据误差。如此不仅为借助数据进行科学探究打好了基础,还潜移默化地引发了学生对数据的重视,促使学生数据意识的形成。
四、集体互动,反思数据误差
科学教学中的数据是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借助观察、测量等方法获取的数字。这些数字与科学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蕴含的某些规律是可以用来解释、验证科学实验现象的,且在得到验证之后,这些数据是可以被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但是,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对数据搜集方法掌握不当,或自身实验操作问题等,出现数据误差。数据误差的存在,会影响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同时对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产生的数据误差,并就此指导他们分析产生数据误差的原因,发现不恰当的操作行为并及时纠正,保证数据真实有效,也使学生通过反思树立科学态度。
以“测量水的温度”为例,在组织此次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对同等条件下的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且测量分为三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在获取数据之后,笔者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数据,检测本组的数据是否恰当。之后,则鼓励全体学生展示数据,在集体对比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获得的数据差距较大。立足较为明显的数据差异,笔者组织了集体互动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分析产生如此误差的原因。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合作总结出这些原因:在进行测量的时候,温度计碰到了容器的边缘或底部;在测量的时候,读温度计上的数字出现问题。立足学生总结的原因,笔者对搜集数据的过程继续进行说明,要求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数据。
五、数据反思,弥补数据缺失
数据在描述、解释客观事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完整的数据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缺失的问题,则会阻碍研究的深入发展,甚至会扰乱研究方向,导致科学研究无法继续。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尽管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发现误差等过程,但是受到数据能力的影响,还是会存在数据缺失问题,影响了数据意识的发展。由此,在实施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数据缺失,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反思数据,弥补缺失的数据,从而获取真实且完整的数据,为进一步地实施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以“蚕长大了”为例,该科学探究经历的时间较长,学生需要对蚕的产生过程进行观察,借此获取数据。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数据遗漏问题,如此对推断蚕的一生起到消极影响。立足于此,在实施教学的活动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将蚕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对每一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利用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记录数据,为之后借助完整的数据探索蚕的生命活动做好准备。而且,在如此多样的记录、保存数据的活动参与中,学生还可以产生严谨、科学的态度,便于发展数据意识。
总而言之,在实施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的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创设情境,催发学生的数据需求;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经历数据搜集;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讨论分析数据;实施集体互动,反思数据误差;引导反思数据,弥补数据缺失,使学生在多样的数据活动体验过程中,既能利用数据辅助科学研究,加深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潜移默化地发展数据意识,为提升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