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中提高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020-1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任 鹏
随着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种类繁多并不断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持续扩大。如果其想将书本、网络中的信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知识是无限的,而人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现代学生的重要素养,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值得去进一步研究分析。
一、利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节完整的课堂当中,导入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放松的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的导入设置,可以把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快速调动起来,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就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在教学“安装计算机软件”这一块内容时,学生主要是对教材中所提供的杀毒软件安装步骤进行学习。对于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不想听下去。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来对常用软件进行设置,利用学生爱看视频、爱听音乐的共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用计算机中自带的音乐软件播放一首当下的流行歌曲,接着再用计算机中自带的视频播放器播放一段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让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中。这时,教师就要牢牢把握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简单介绍音乐软件和视频软件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学生极其容易在听音乐、看视频的驱动下,认真听讲。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安装软件的方法,而且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有质量的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十分重要。
二、合理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现有资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项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设置相应的情境。
一部分教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找到兴趣点,从而主动学习。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教师教学风格和水平的差异,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从中着手,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例如对于Excel 数据表完善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适合的方法并对数据表进行完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小组分享学习心得。
三、加强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操作上,例如听歌、打游戏、看动漫、聊天等,这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及初衷相违背。学生的玩乐心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性、规则性产生分歧,是导致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展开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更喜欢单纯玩电脑。对于如何将学生从玩电脑引导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避免出现运用游戏教学之后,学生只对玩感兴趣的现象。
不仅是游戏,一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新发现”“小技巧”等内涵丰富的理论方法也可以运用在课堂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将“小技巧”栏目设置在Windows 操作系统“用户桌面的对象和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怎样变化和移动任务栏,这在一般信息技术教材中都没有提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会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优化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Word中的图文混排”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在课前自行设计多张生日贺卡,在贺卡格式、背景图片、文字类型的插入上,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其次,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把自己设计好的生日贺卡展示给学生。紧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自己制作的贺卡为参考,融入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贺卡制作。这样,学生会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开展设计工作。他们会有一些和教师不一样的想法,从而在贺卡的设计上用尽浑身解数,去努力尝试各种设计方法和加入各种想法。与此同时,学生还会积极地向教师请教具体的制作步骤,并把自己制作好的贺卡展示给教师看,让教师进行点评。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玩,乐在其中,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快乐。
五、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手段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助于激发其潜能,提高其学习参与积极性。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激励的语言以及饱满的情感,适时给予学生夸奖与赞赏,让学生有成就感,明白自己只要积极参与学习就能够收获成绩。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未知领域有积极影响。
六、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把学生按照层次水准、爱好、性别等特点进行组合,指定合理的座位表,以4 到6 人为一组。根据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形成小组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激发兴趣。
(二)小组之间良性竞争
通过“组内协作”“相互竞争”的方式促进小组之间竞争,同时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由他人代为完成的现象。小组内还应选举一名语言能力强、号召力大、学习水平高的同学作为组长,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学习,严格要求小组纪律,以有利于学生形成一股凝聚力。一般来说,根据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掘组间协作能力,通常组间竞争是以小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合作,评选出哪组是“最佳合作小组”,哪组是“最守纪律小组”,哪组是“发言最积极小组”等,由教师给予口头奖励或物质奖励(侧重口头奖励)。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缺点。
七、把握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学会并不是其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捕捉当下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高效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加工运用信息。例如“玉兔号”探月车月球登陆成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一些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新闻资料,并对月车发射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发帖的方式与广大网友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加强应用方面的训练,进一步促进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继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例如在平时的考试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班级中全体同学的各科分数、平均分和总分进行排序,并应用Excel 电子表格。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运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娱乐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无处不在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对信息技术展开学习,让其能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八、重视教师素质提升,满足教育需求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对于信息技术这样原本边缘的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一教育形势,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尤其是在升学的压力下,不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也表现得没有激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或者是家长,都一致认为只要学生可以顺利升学毕业就可以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完全不需要重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还同时兼任其他课程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投入精力有限,特别是在备课工作中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满足教育需求。再加上当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关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且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信息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教师不去积极学习的话,则会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鉴于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师要双管齐下,同时重视起来。另外,作为学校,也应整合自身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推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致力于为我国社会培养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如果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形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点,积极主动学习,那么课堂必然是丰富有趣的,师生之间互动也是良性的。在这种模式下,信息资源和相关产业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会被消除。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强化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等,都能使学生跟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