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共同体课堂建设的分析

2020-12-31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三实验小学丁善容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串联正方体长方体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三实验小学 丁善容

学习共同体,并非单纯地将学生聚集在教室之中,教会他们使用相同的技巧去获取新知,而是要注重凸显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令他们在和教师、同学深入互动的同时,获得更多启发,从而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和水平。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下文对有关细节进行了阐述。

一、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必要性

学习虽然是个体行为,但它的群体性影响却非常大。在课堂上,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需要遵守课堂上的规则,本着对学习的喜爱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进行社交的关键平台,因此课堂既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完成家校合作的教育拓展任务。

学习共同体课堂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

1.弥补教育的差异性问题。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意识,甚至学习行为都是趋于同步的,学生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一起参加考试,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掉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多诉求,若是依靠传统教学,不同的学生获得的教育影响、改变是不同的,容易出现教育的差异性。

2.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行为是高度一致的,有时为了完成某个教学课题,教师还会设置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分队、分组展开数学竞赛,学生短时间的思维训练是高度集中的,而且非常高效。又如为了鼓励学生探索数字规律,教师往往会依靠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配合完成概率实验,一个做实验一个配合计数。无论是游戏还是活动,学习共同体都能给予学生课堂参与的乐趣。

3.完善课堂的教学机制。小学数学课堂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大多较为活泼,而且有独立性格,学生不单自身差异大,而且接受教育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教师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追求相对统一的教学效果,达到同学们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教学目的。群体环境下,学习共同体课堂机制会更适用于学生一起学习,因为群体力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吸收与了解,而且因为群体氛围的存在,学生往往会因为竞争关系、相互促进影响而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数学共同体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开发共同体课堂的教学成果虽然颇丰,但依然面临着较多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关系不健全

小学生非常依赖教师,并且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尤其是在课堂上。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遵守纪律,往往会过度强调“课堂要求”,学生如果违反要求,可能会受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形成害怕教师、抵触一些开放活动的不良学习心态,师生的倾听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二)教学串联效果不佳

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在于学习的统一性、一致性,但是在很多数学课堂,教师并没有完全做好教学准备,尤其是针对一些教学知识的串联与应用。有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教学同步状态,可能会被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教学想法打破,这些都会影响共同体课堂呈现出来的最终教学效果。

(三)反刍环节被忽视

反刍原本为生物学概念,是指牛为了健壮,进食一段时间以后会让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现下教学活动中,教师其实也具备此类“功能”,若想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有必要对自己所教的课堂适时反刍。然而,多数教师的反刍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在“之后怎样”的思想状态下,一味向前倾斜,止步不前,停留于“反刍”初始阶段,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学习活动中的反刍甚少。教师主导课堂,不顾学生意见和看法,单向教学;同时,不对自身所教予以反思和总结,教学水平自然难以提升。

三、小学数学共同体课堂建设的对策想法

(一)建立倾听关系

倾听代表着对学生观点和看法的关注,师生产生共鸣,此时,学生会慢慢信任和依赖教师,师生关系日渐融洽。教学实践过程中,耐心的倾听与活跃的思考以及有效的行动相互融合,课堂便会愈加丰富多彩。课堂之上,倾听需要和数学课本内容联系起来,要关注同学之间发言的联系,同时还要关注此时发言和彼时发言之间的联系。教师若在上述关系中倾听学生发言,那么数学课便会发挥出一种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学生个体发言汇总在一起。

怎样建立优质倾听关系至关重要。班内唯有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倾听关系,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核心点在于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尊严。充分地信任学生相当重要,要对所有学生都充满期待,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和进步是“伟大”的,并且倾听每个孩子的话语,时刻观察他们的动态,才可获取教学立足点。

比如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题“3×82=”,要求一个学生作为代表说出计算结果并阐述计算方法和思路,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认真倾听,去分析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之后每位同学都可以对此发表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倾听和交流,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最终获得知识。

(二)形成串联愿景

具体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是基础,可以使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去自如地进行表达和阐述。但部分教师由于过度要求“好的教学”,此时极易陷入只注重“好的发言”串联的误区内,最终只会形成差异化思考分区归类,形成“好”与“不好”的分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端打断学生发言,没有重视串联发言,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说:“某某怎样了,大家还有哪些看法呢?”诸如此类。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实施“好的教学”,而是要以生为本,将课堂真正交付给学生,引导学生串联、理解种种课堂上种种发言。

如在教学“周长”相关知识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围一围”的方法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一来,就能将本课内容与以往知识、经验串联起来;然后再让孩子们“摆一摆”,思考:周长是多少?如何测量周长最简单也最方便?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按照之前的测量经验进行思考和假设。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不能打断,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完整,之后教师再将他们前后发言串联起来进行适当引导,这时数学课堂教学自然水到渠成。又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在罗列试题之后,可以通过竞赛活动的方式将学习与训练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如学生两两分组竞赛,每组完成10 道试题,哪组用时时间短、正确率高哪组获胜,之后再给予学生奖励。竞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提升课堂的凝聚力,还能提高课堂的串联性与教学影响,其应用价值值得更深入地挖掘和利用。

(三)建立反刍环节

教师应该采取“活动、合作、反思”式学习方式,形成“相互倾听”关系,同时可借助案例研究的手段进行长期积累。教师反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可让广大小学生从中学到具体反刍的方法和相关技巧等,促使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既要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图形,还要结合习题计算、案例讲解、活动实践等不断鼓励、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反刍,通过一个个主题明确的学习任务,让教学的影响一步步深化。以长方体为例,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相对面都是相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格尺、纸张制作长方体。又以正方体为例,正方体同样也有六个面,且每个面都是相同的,教师依然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材料制作正方体。之后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比较,问:如何测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除了计算之外,可否用测量的方式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此次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制作长方体、正方体,还是最后参与实践活动,其核心目的都是让学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课题,从知识学习、积累应用等多方面,不断夯实学习。

此外,共同体课堂还要利用反刍环节,为学生搭建共享、交流的平台。还是以上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书本上是依靠理论来支撑的,但在生活中它却有很多可供参考、学习和对比的因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差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等。这些与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的知识点,透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能够建立起更稳定的教学结构,在相同任务、共同目标的学习环境下,这个学习结构适用于每个学生,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交流感受更强烈。

重视反刍环节可以让小学数学共同体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的问题、弥补学习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是迎合新课改趋势的必要途径,更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关键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理当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出发,鼓励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亲切合作、加深对数学课程的认识,锻炼实践应用技能。长此以往,学生能正视和灵活应对数学学习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形成更高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串联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