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城市空间新动能 促进高质量协调发展

2020-12-31张涵,田佳奇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城镇化政策

樊杰

魏后凯

虞义华

高国力

贺灿飞

本刊讯(记者张涵 田佳奇)为推动学界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加强城市研究学者间的交流,11月14日,以“培育城市空间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十四五·中国城市发展论坛2020”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0.6%,城镇化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新趋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指出,城市空间组织是全球多数国家优化调控国土空间格局的主要内容。人才是空间组织宏观影响因素,城市生态化和生态格局的构建是中观影响因素,中心再服务化、纵横产业链和城乡的双向流动是微观影响因素。顺应和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新趋势,科学合理进行空间组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面向2035年的中国城镇化战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65.5%,新增城镇人口9400万人,城乡人口迁移近8000万人。他认为,城镇化过程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物的城镇化是由人的城镇化引起的。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城镇化需要实现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并轨,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维护进城农民的各项权益。

对于区域政策的未来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虞义华指出,区域政策分为人本政策和地本政策,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两种政策的实践,然而在政策效果评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与政策效应识别方法有关。区域政策应当优化计量识别策略、注重交叉学科方法的应用和利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探索。

如何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理解公园城市建设内涵与特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与地区所所长高国力表示,公园城市是对工业文明城市的反思与超越,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理论思想的深化和完善,是对国内外先进典型城市发展经验的凝练与提升。公园城市的重要特征是以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新型竞争力,以智慧人性包容重塑城市发展高级形态,以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归宿。

“双循环”背景下多层嵌套型价值链体系与产业空间体系如何优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表示,在国际“长期性停滞”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诉求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应当构建“全球-地区-国家-城市群内部”的多层嵌套型价值链体系,在城市群层面发展创新中心、制造中心和服务中心并加强其联系,加快构建全国新兴产业布局、世界级产业集群布局、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布局。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发起,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线上直播平台观看会议人次累计超过10万。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城镇化政策
政策
政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我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