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30王莉娜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王莉娜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特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充分运用语言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全等密切相关。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示范模仿、联系生活等策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形成的核心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关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训练与发展、审美意识与感知三大部分。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融入语文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细化出汉字素养、阅读素养、习作素养、口语交际素养和综合性学习素养五个维度,建构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

口语交际素养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倾听能力和口语交际品质四个方面。语言作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通过口语交际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但是我们看到,年级越高的学生,“金口难开”的情况越普遍,罕有课堂主动发言的行为。受到网络语言的猛烈冲击、囿于独生子女的身份限制,以及相关的其他原因影响,使得學生缺乏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造成其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偏弱的现状。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学生普遍欠缺主动与人交流的愿望;遇到正式场合,就会脸红、害羞、浑身不自在,不爱发言,也不爱主动和他人交流;语言表达词汇匮乏,往往出现词不达意,表述缺乏条理的情况,并且在说话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主,缺乏倾听的耐心和尊重别人的意识等问题。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生活中,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为此,开展基于学科素养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与人交流,拓宽思维能力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索在各科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规范口语表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提升语言表达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境策略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建立相应的联系,使词语与形象串联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也随之逐渐发展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相应的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感受到自己能说、可以说、说得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兴趣。

(二)示范模仿策略

教师亲自示范,以良好的交际的样板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得学生最终能在教师所拓展的情境中,围绕目标进行有效的自行训练。学生的表演示范是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以针对示范者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和交流。此外,示范模仿活动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辅助展开。交际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访谈、辩论等节目,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如在《做手工》一课中,教师先播放制作“蛋壳不倒翁”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示范教学,教师先展示如何介绍怎样制作一个手工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介绍制作的步骤和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策略

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多样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广阔的生活天地之中;鼓励、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积极主动地锻炼和验证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真实地了解并感受言语交际的乐趣。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口语交际《表达感谢和安慰》时,教师可调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回忆当时在情境中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并如实在课堂上有效呈现出来。

(四)合作互助策略

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将听和说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倾听和应对能力。如一年级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四幅图,让学生了解到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结合第一幅图,进行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怎样寻求别人的帮助,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是否认真倾听、是否称呼得体、是否使用礼貌用语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畅谈,采取小组内合作的形式,为交流表达做好充分准备。

(五)主题活动策略

通过主题活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采用辩论、演讲、朗诵等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演讲”,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阅读收获、亲历趣事等介绍给全班同学,形式内容不限。如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通过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形式,重点讨论表演内容、表演者、表演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互相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思维导图策略

引入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将抽象的思维变成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思考,逐步打开学习思路,将零碎的语言整理成条目式的文本。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零碎散乱的信息进行统整,便于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

(七)赏析评价策略

对于学生日常接触较少的言语形式,如辩论会、演讲、讲解等,可以通过欣赏相关视频,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不同言语形式的语言表达特点。如观看《狮城辩论赛》《诸葛亮舌战群儒》等视频,为学生推荐《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等相关读物。

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施途径

(一)整体设计,阶段实施

整体统筹设计,分阶段实施,加强年段的衔接过渡,更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按照年级制定目标,分解训导,形成序列,使其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此基础上,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专题校本教研活动,总结不同内容的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策略,积累过程资料,撰写研究记录,整理过程资料。

(二)领域互通,整体提升

将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识字写字和综合性学习统整起来,提高学习效益,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努力体现口语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学生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给表演者掌声等。

(三)拓展平台,创设机会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如开展每天课前3分钟讲述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交流读书体会;教材中某些适合设计成长期口语交际活动的口语交际话题,可以变成持续两个星期、持续一个月甚至持续整个学期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和有交流困难的学生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锻炼心理,勇敢表达

学生敢于表达,才有可能逐步会表达、善表达。因此,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当众表达的勇气。帮助学生闯过敢于表达的“心理关”,提供学生能够表达的大量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使学生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两块磁的交际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