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养结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0-12-30余西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又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口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失独老人数增多,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呈现上升趋势。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已逐步成为社会问题。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对于医院而言,“老年人”住院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因此,整合现有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创新发展已成为关键。该模式所蕴含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老理念,正日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所认同。各类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正不断进入实际实施。
关键词:黄浦区;医养结合;探索与实践
引言
联合国人口基金调查表明,到2010年年底,国内依赖养老金生存的老人比重已经达到了24.1%,和十年前相比,比重增加了4.5%,此外,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012年,联合国人口仅仅和国内老龄办联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内的老年人口在本世纪中期将会达到4.3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会超出三成。到了那个时候,世界老年人人口会是现在的两倍,有20亿人,在全国人口的比重占据22%,老年人的人口也会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根据世界范围的观察,老年人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长的速度为3.2%,但是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只有1.1%。举个例子,2012年,平均每秒钟会有两个人跨过60岁的门槛,也就是说,每年有将近5 800万的人跨过60岁门槛。如此众多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黄浦区医养结合现状分析?
2018年底,上海市开展医养结合病房的7个试点机构共接纳住院老年人9 663人次,其中失能老年人2 446人次。通过对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可得出,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达96%、生活照料服务满意度达98%、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开展医养一体化这一项人性化服务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也让家属得到了满意的预期效果。
其中,全市首批“医疗扶持”试点机构之一的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该地区有近110 000個常住居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空巢占很大比例,医疗需求突出。为了满足身体不适的老年人的住院需求,该中心在四楼开设了“医疗和护理”病房,提前设置了18张病床,并增加了心电图检查等硬件设备。在硬件翻新的同时,中心还选择了8名医务人员并且聘请了外部专家咨询,为老年人制定“住宿计划”,提供衣食住行和护理等多项服务。据报道,自试点以来,该中心已为40多名因脑梗塞,脑出血等引起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了治疗。并通过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服务以消除病人家人的担心。
黄浦区天同医养院是本区唯一“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主要形式以下:
一是长期居住照料。养老机构设置为能够自理老人提供25平方米一间的全阳面单间屋子,内有阳台、卫生间。费用大约在每月4 700元左右,内含住房费、饭费(不含水果、牛奶等)和每月180元管理费,其中设有护理费要依据老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后按需要被护理等级进行收费。为什么说进行多项收费呢?在职人员肯定是全身心地去付出、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有提供更好的护理条件。无自理能力或者半自理能力的老人统一居住于多人间内,以方便照看和护理以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照顾。
二是日间照料。为了方便工作的子女更好地照顾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的照顾和精神需求,养老机构设立了日托服务机构,为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子女工作结束后被把老人接回家,日间照料使居住在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幸运地有了一个“家”,创造了一个没有空巢的精神家园。日间照料主要针对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和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年人各种疾病增多,不能自理,与子女沟通得越来越少,经常感到孤独。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宣扬一些义务活动,可以邀请社会人士来陪老人聊天畅谈。子女将老人送往就近的养老机构,通过日间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服务,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一片温馨。
三是医护上门服务。设立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由于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原因不愿意前往养老机构受照料,针对这部分人群,天同医养院设立医护上门服务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温暖与关照。生病但家中无子女照看的老人可由机构医护人员上门提供药物、点滴等服务;可定制三餐为老年人送餐上门;可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洗浴等贴心服务,也是为了让子女放心地去投身工作。
四是养老机构内设医保支付结算。如果老人发生身体不适需要治疗会直接在我们合作的定点医疗去治疗,需要缴纳的费用会直接从我们的接联网刷卡结算,并且个人只承担应由本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结算。如果有其他的费用出现,也可通过延迟结算刷卡、就近到社保中心或劳保中心办理,让老人第一时间内确保身体无恙。
二、上海黄浦区医养结合养老存在问题分析
1.医养结合普及宣传力度不够
前期,通过开展黄浦区医养结合专题问卷调查,通过对群众随机取样,表明影响黄浦区医养结合养老工作开展和养老模式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群众对该模式不了解甚至一知半解(见图1)。对于未来养老工作及其重要的模式推进工作中,基层宣传力度不够迫使模式推进始终处于瓶颈状态,无法达到全面提升养老水平、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模式(见图2)。
2.养老床位总量不足
当然目前来说具有上海市户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231.4万,按照现有的国际水平机构养老方式为4%,因此10萬张床位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目前实际拥有的6.9万张床位为基数,还需要新增至少3.1万张床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在未来40年的时间内,床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这无疑让老人得不到更好的居住环境。
3.专业照护人员不足
它可以大致分为残疾人和智障老人,这是最需要老年人护理服务的群体。然而,由于风险规避和老年护理机构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老年护理机构覆盖的人口存在缺位,即只能照顾自己能够基本生活的老年人,而残疾老人和失智老人通常很难获得有效的护理。同时,由于服务人员素质较为低下,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员的缺乏问题严重。很多年轻人根本无法承受这种环境下的工作性质。目前,黄浦区拥有专业照护人员仅仅只有数百人,这显然难以满足未来黄浦区医养结合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问题是严重存在的。
4.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在切实实行黄浦区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黄浦区政府从各个方而帮助扶持,优惠政策和各项建议提出不少,但是纵观政府出台的各项规定和政策,都缺乏具体的发展规划,虽然政府出台的政策和规定提出了一些硬性指标,但是对于来年的完成情况,并没有给予一些有建设性的处理办法,以及资金保证机制。因为未来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那么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靠单一的模式肯定难以得到物质上的实施。
三、处理上海市黄浦区医养结合养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医养结合专业化人才队伍
未来包括上海市以及我国各个高校都应该开设相应的老年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心理、沟通与交流等特定课程,从而更好地保证人才专业化,让其能够更好地实现为老年人服务。同时,让其具备专业性的素质以及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整体服务效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仅护理人员就有500万的缺口,老年医疗、康复机构、护理的从业人员数量更是不足,供需失衡突出。从长远来看,要在高校设置专门科目的基础上,增加老年护理学科的设立力度,增加科学完整的培训制度,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要通过不断对最前沿的老年护理话题和知识进行培训和更新。政府应主动提高薪金及福利保障待遇标准。这样一来它也算是一个热门行业,通过资金的引导和财力的投入加快其建设的步伐。
2.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黄浦区医养结合的扶持应该是多元化的,特别是针对失独老人。失独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是计生工作是否负责任的问题,是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多层次日益增多,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面对老年人群养老、医疗等重大问题,国家要从整体出发,完善多层次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失独老人的精神的关怀。
3.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在数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老人普遍以“居家养老”但如果子女没有时间或是不在我们的身边,“居家养老”就会显得格外的困难。那么我们可以去推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切实解决医养结合的投入方式,政府也应该自觉地加大投资的力度,将多层次养老服务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增加福利公益金,引导社会积极投资加盟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养老院制度改革,财政补贴直接补给需方,也就是老年人。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多种性质的机构的竞争环境和合作环境。或者采用其他合作运行的形式,例如公办民营促进养老机构的改建,从而构建多层次的服务,构建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机制。
4.建立完备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国家必须对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应该逐渐改变“家庭养老”的观念,构建出家庭、机构养老为主体,以社区自助体系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出台专门针对多层次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法律法规的可实施性和原则性,更好地实现现有医养结合的顺利实施与推进。这样才使得医养结合更加的有权威性,结合目前来说也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重点关注,因为老龄化与我们的出生率息息相关。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对多层次进行按比例资金帮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的法律依据。当前我国医保制度已在不断完善,但与养老结合的惠及老年人的一些利好政策还有待加大,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养老机构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问题,政府应给予养老机构更多的权限,进一步扩大药品报销范围,甚至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医保报销比例,将利好政策惠及广大老年人,提升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向往度。■
参考文献:
[1]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2]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3]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
[4]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
[5]李硕.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作者简介:余西妮(1995—),女,汉族,湖北人,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上海交通大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