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红色研学旅行”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2020-12-30韦祖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实效性

韦祖平

摘要:“红色研学旅行”是一项兼学习与旅行于一体的集体活动,对学生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生活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笔者将不揣浅陋,从本校“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的开展情况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方面浅析一二,盼大方之家指点。

关键词: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82

当今社会各类补习班、各种以“学习”为名义的活动层出不穷,不得不说,很多学生是被动去接受、被动去学习的,学习与成长变成了“父母需要我”,而不是“我想学……”“我要学……”,转而言之则是学习失去了内在动力。长期以往,学习便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难以出真知。为此,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与热爱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使“红色研学旅行”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有以下几方实效。

一、布置任务,交流信息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出发前我们告知学生出行的目的与意义。布置学生对研学地点进行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制作成视频或课件解说稿,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推举解说员进行解读和讨论。在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增强,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明确要求,践行规矩

“红色研学旅行”将吃、住、行、研、学、旅集于一体的户外活动,调动了学生研学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户外自由的空间,人的思维与行为都会相对自由,不受约束。为此,出发前统一思想,强调纪律制定出“小组出行安全文明公约”就成为出行前的规定动作。如此约法三章,看似简单,却成为必须。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公约的执行力。

三、加强思想引领,筑牢精神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红色研学旅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倡导把学习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研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瞻仰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英烈事迹介绍;参观历史博物馆,回顾先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走访英雄伟人的故居,感受伟人们的远大抱负和他们一生奋发有为,谱写华章的历程。

四、活动中习得良好品行

走出学校,集体出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个人,更代表集体,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折射。由于学生所接受教育背景不同,对文明礼仪理解的偏差,在具体的外出行为表现迥异,有的表现彬彬有礼,遇事学会设身处地,有的则不尽如人意。比如,在酒店用餐时,遇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个别学生会罔顾他人感受,一味往自己的餐盘里堆砌该种食物;在酒店住宿期间,个别学生会不爱护酒店设施、浪费水电、浪费酒店提供的用品、休息时间大声喧哗……于是,在出发前,各班级会进行这方面的专门教育,教师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生命独立、个性独立、情感独立,但我们又从来不是绝对地“独立”的,在家里,我们是家庭的一员,在班级里,我们是集体的一分子,我们是在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中不断模仿、积累、学习、思考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在我们这个独立的人身上,已经同时浓缩了身边许许多多人的影子,折射了大大小小的集体的理念。只不过这些人,这些集体的思想,只能通过我们这个“独立的人”反映出来,同时,再组织学生对不守规矩,欠文明的行为进行“大扫荡”,让更多的学生防患于未然。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学生在出行和住宿的过程中,就能做到信守规矩、文明就餐、有序参观、包容谦让。学生个体表现优秀,班级和学校的风貌就备受赞赏。学生在活动中的亲历和实践,促进了他们良好品格的形成。

五、通过研学,培养学习习惯

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基地、每一所故居、每一处旧址都有其历史积淀,都是革命者成长的沃土,这些研学地点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民族精气神永远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这样的精气神将激励今天的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那么,如何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如何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如何用他们不屈的奋斗精神来鼓励自己,需要学生在研学基地听讲解、看实物甚至每一件展品、雕塑、遗物中得到启示。为此,我们出发前告知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笔记、摄影作品、录音笔、简笔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所见所闻进行详实的记录,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进行记录并对事件进行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和精神升华,记录的材料将用于研学结束后进行汇报和交流使用。在活动结束的交流中,反观自己的记录,倾听、欣赏同学的汇报,学生也综合出了更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学生做到了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六、培養自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先学会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善待他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自己与同学、教师、导游间甚至其他游客的关系;学生需要自行安排饮食,保管自己的物品,需要自己洗涤衣物,安排作息,处理意外事件;这一过程无形中让孩子们把教师的教导,父母的叮嘱都置身实践中去感悟、去检验,这样的习得很大程度上比空洞的说教更具备时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通过“红色研学旅行”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教育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530007)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