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2020-12-30周美军
周美军
【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在社会高速发展下,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使生本理念得以落实,实现教与学的结合,从而保证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本文分析了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阐述了构建全新教学模式的原则和策略,希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被逐渐淘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也趋向于知识与素养的共同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建设却落后于新课程内容,很多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都处于新老理念的转变当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属于传统的硬性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没有得以展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下,针对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在教学模式上由传统的讲学和习题练习转变为激发引导参与知识探究,这需要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要有数学思想和素养的支撑,才能在自主学习中有效理解知识内容[1].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将以往的讲解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保证知识理解的有效性,并从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新课改树立了数学教学综合性教学目标,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核心,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新课程有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不能还是以知识教学为主,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原则上的落实.
(一)以学生为核心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主体,教学的开展也是以学生学习为核心,所以在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上就要保证学生能够参与教学,理解知识,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升.以学生为核心就是要真正地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出发点,考虑怎样教学能够让学生接受知识,如何激发其知识探究的兴趣,使其获得应用性的理解,还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在教学模式中考虑如何以知识改变思想认识.
(二)知识结合素养
知识结合素养的原则是在教学模式中要让知识成为培养素养的载体,以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和应用解题为方法将数学素养融入其中,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成长,实现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
(三)注重过程教育
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构建原则上落实过程教育,让学生参与到过程当中,有具体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学必有师”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的思想认识,无论教学怎样改革,学生的有效学习肯定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教师的有效教学也决定着其在学习中的成长.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教育思想,加强自身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需要,从而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使学生可以融入数学学习中.同时,教师应将生本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尊重学生,给予表达的机会,为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发挥创设情境,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
(二)树立合作性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让教学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而教学目标则要求数学教学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倡合作性探究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想法和认识,提升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是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观认识,给予提问和表达的机会;二是要对主动参与教学和知识学习的行为予以激励,提高其学习兴趣,也让学习和应用思维能力有逻辑性的实践锻炼;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多以互动的形式引导反思,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下有正确的思路理解和应用知识;四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成为知识教学的主导.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高,很多学生无法完成自主性学习,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就要注意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这些问题,以激发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可以有效理解知识.比如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学习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讨论交流.而在课堂知识的呈现上也要层层递进,保证学生可以有效理解,并在其中有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培养[2].例如,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性质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再以判定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引导过程,使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成果逐步探究知识.借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也就能达到深度的理解,并且形成了个性化的能力.
高中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做形式上的改变,还需要从学生内心出发,以情境、生活、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情境教学法在模式中的应用主要是吸引注意力,让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想法,也利用情境降低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走路捡到一百元钱的概率问题,以趣味的数学知识应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随机概率能够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发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有助于理论理解向应用思维的转化.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可以设置物流中梯形摆放查数的问题,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引发等差数列的计算和应用思考,可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实现思维的转化.任务教学法是简約化理念的具体落实,教师将数学知识学习变成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分步完成,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明确知识学习理解的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知识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不等式的解法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原理,以实际问题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选用需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参与为主,保证教学中的知识探究有学生的参与,这是教与学有效结合的最佳策略.
(四)发展信息化教学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下,信息技术能够让高中数学知识得到生动直观地呈现,还能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精准教学.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还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高中数学教师也不能忽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比如微课、多媒体的应用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做一定的优化,解决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困难的情况,对课堂中的讨论分析要加强指导,保证讨论分析具有实效性.
(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是数学学习和解题的根本思想,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大,单一的理解分析根本无法使学生有效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学生需要学会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3],在方法上以学生的有效理解为前提,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强化创新思维,在解题中做多元理解,从而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在“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就制定了创新学习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分析直线与圆有多少种关系,不同关系又有什么样的区别,以问题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发展思维,并进行探究性的解决,从而使知识内容得到有效呈现.学生在其中得到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了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但是也需要以实践为策略,并且不能忽视高考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优化解题教学,组织多元分步解题,让每名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得到有效培养[4];同时强化和修正解题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性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解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以综合性的题目为例,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讲一下两者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想法,可以将不同的理解思路做以标记;然后依据关系寻找需要应用的知识点,这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完成,使其对解题思路有所反思;之后则让学生说明一下具体的计算步骤,教师要让学生完整表达,这时的解题思路就有了多样化的呈现,思维会有碰撞,求异思维才能形成;最后则让学生互相提问,消除疑惑,并归纳正确的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在此多元分步解题方法下,所有学生都能对正弦和余弦定理有所应用,并且在分步的过程中有实践解题应用的反思,在多元解题下有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六)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
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思想.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趋向于自主学习,那么评价标准也要与教学模式统一.制定形成性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指导.形成性评价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的评价,在标准上要体现出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表现和具体的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让评价更为客观,而学生可以接受,并能在评价中建立学习信心,弥补缺点,提升学习能力.
在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方式上,教师以自评和互评为主,达成每课一评,使学生每一次的学习都能有所进步,也能在评价中加以反思.开展自评和互评有两点原因[5]:一是教师缺乏对每名学生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又是以实践为基准的评价模式,自评和互评能够保证评价的有效落实.二是学生存在差异,因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较强,教师的评价容易引发学生在情绪和心理上的抵触,而自评和互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自评的开展是以标准为基础条件,在学习中只有学生为自己打分,互评则是以小组成员为基础,让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评价.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并且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结 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做设计,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要做主动性的改变,多做教学反思,使教学模式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吻合,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让新课程得到落实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双喜.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52.
[2]高成武.探究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83+88.
[3]王璐.高中數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46.
[4]郭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32):134.
[5]杨斌妮.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