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陵旧影》
2020-12-30
徐广源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0.1
89.00元
徐广源
满族,1946年生人,遵化市马兰峪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陵寝和清朝后妃的研究,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出版著作包括《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解密最后的清皇陵》《清朝二十六后妃》《清宫佳丽三十人》《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后妃私家相册》《大清皇陵探奇》《清皇陵地宫亲探记》《清朝陵寝制度》等。
本书是一部通过老照片介绍清朝陵寝的图书。作者按照各皇陵建造顺序对陵区内各建筑及其历史進行详细介绍,同时兼顾陪葬墓及陵区庙宇。书中800余幅珍贵的清陵旧影,为读者再现了清朝皇陵在各个时期的原貌及其历史沿革,极具观赏性、研究性和珍藏性。
重修后的慈禧陵隆恩殿,全部采用金龙和玺彩画,而且全部贴金。墙壁外面用澄浆砖干摆到顶。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在重修前,只有望柱的柱头上有云龙、云凤的雕刻,相间排列。在柱身、栏板、抱鼓石上只有简单的线条勾勒,没有图案雕刻。重修后的石栏杆,布满了变体的“龙凤呈祥”图案雕刻。每根柱头上都雕刻一只云凤,而柱身两侧各雕刻一条昂首向上的升龙,形成一凤压二龙。在每块栏板上,两侧都是凤在前面飞,回首顾盼,龙在后面追的图案。在抱鼓石上一般是不雕刻图案的,而重修后的慈禧陵隆恩殿的石栏杆的抱鼓石的两侧鼓镜上都雕刻一只展翅欲飞的凤,俯首下看。鼓镜下的海水之上雕刻一条行龙,昂首上望。原来的御路石被废掉,重新又雕刻了一块凤在上,龙在下的御路石,因为采用的是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在龙腿、龙须、凤腿、凤嘴等10个部位都刻通刻透,所以立体感很强,栩栩如生,堪为石雕艺术中的杰作。无论是望柱、栏板、抱鼓石,还是御路石上的图案都是变体的“龙凤呈祥”图案,而且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凤为主。两座配殿除没有石栏杆围绕,不设御路石外,装修与隆恩殿一样。
慈禧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在重修之前,内壁上身用糙砖灰砌,抹饰黄灰,提刷黄浆,周边用两条直线勾勒,没有任何图案。重修后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壁,下碱用澄浆砖干摆,上身方砖陡砌,然后在方砖上用阳刻的手法雕刻:明间和两山面为五蝠捧寿,四角为盘长、绶带,底纹为卍字不到头图案。利用字的谐音,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万代福寿”。这些图案四框分别环以回纹、掐珠子、缠枝莲花三层边框。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内壁雕砖总面积为228.44平方米,全部扫金。不同的部位分别使用红金粉和黄金粉,形成亮度反差,红白金色交相辉映。
重修前,只有隆恩殿内明间的4根柱子是沥粉扫金的缠枝莲花和八宝图案,其他的都是红油漆柱子。紫禁城的太和殿内有72根柱子,只有明间的6根柱子是沥粉金龙,其余66根都用红油漆柱子。而重修后的慈禧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所有外露的64根柱子,全部用半立体的镀金铜龙盘绕,龙身最粗处直径达35厘米。
隆恩殿、东西配殿的彩画中多为龙、锦、蝙蝠、寿字、盘长、工王云等图案,其寓意与雕砖图案一样。三殿的天花(东西配殿内没有天花板,前廊有天花板),每块天花板上都沥粉贴金一条金龙。如今只能从老照片上领略昔日天花板全貌的风采。因为如今的慈禧陵隆恩殿只剩下五块半天花板了。
重修前,慈禧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都是旋子彩画,重修后改为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而且全部贴金。
重修前,隆恩殿内的三间暖阁的隔扇和上面的横披窗均为六角菱花形式。重修后,这些完全改为卍字不到头形式的窗棂,而且上面嵌有团寿、蝙蝠、八宝等。上、中、下绦环板上雕刻二蝠捧寿,裙板上雕刻五蝠捧寿,而且上面所有图案全部饰金。这种到处都是蝙蝠、寿字、卍字、盘长图案的装修,可能是重修工程的承修大臣庆亲王奕劻、大学士荣禄(光绪二十五年授文渊阁大学士)为讨得慈禧的欢心而为之。在紫禁城储秀宫的装修上我们可以看到与这些相似的图案,但远不如慈禧陵的精美豪华。
置身隆恩殿内,但见贴金的彩画、扫金的墙壁、镀金的龙柱,金光闪闪,耀眼夺目,犹如处于黄金的世界一样,可谓是真正的金碧辉煌,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