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稻渔生态系统》

2020-12-30

全国新书目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鱼三江侗族

张秋明 何金钊 陆专灵 郭忠宝 主编

海洋出版社

2019.6

88.00元

张秋明

现任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书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水产技术科研、推广工作。2000年至今主持和参与编制并已发布实施的广西地方标准15项,参加工作至今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领导部署下负责组织广西水产养殖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养殖示范和认定、认证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本书汇集了三江稻田养鱼的历史渊源、民族文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内容,形成“田里有稻,水中有鱼、水底有螺、泥中有鳅”的立体养殖模式,形成“一季稻+再生鱼+鱼”“稻+泥鳅”“稻+螺”和“稻+鱼+瓜果”等多种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稻鱼双丰收。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全国成立最早的且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侗族自治县。在百里侗乡,浔江、溶江等74条大小河流相互交织,独特的侗、苗、瑶、壮等少数民族风情,散落在2454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0多个侗族村寨,以及耸立着的197座风雨桥228座鼓楼,构成了“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美丽画卷,让三江享有了“世界楼桥之乡”和“中国侗族在三江”之美誉。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东端的越城岭、雪峰山和苗岭山脉过渡地段,境内山地连绵,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国南方九省(区)的森林覆盖重点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2%。水源涵养条件好,“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三江的水都是通过森林林冠、植被根系层,以及优良森林土壤层的层层天然过滤,汇聚成不受任何污染,不需经过处理就可以直接饮用的三江高山泉水。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批价廉物美的高山鱼稻、高山稻鱼等高山生态农产品。

这里有发展稻田养鱼产业的优越条件。全县现有稻田12万余亩,其中适宜混养鱼类的保水田约8万亩。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无工矿污染。优良的气候、水质为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产品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稻田养鱼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鱼类在稻田内起到除草、除虫、松土、鱼粪肥田的作用,因而几乎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农药残留,从而保障了水稻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品质质量。三江稻田放养的“高山稻鱼”以其生态、绿色、健康、安全且肉质鲜美而广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

这里有扎实的稻田养鱼群众基础。三江广大农民群众素来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西北部的八个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展稻田养鱼,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稻田养鱼技术经验。随着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强势推进,以及侗乡“高速时代”的到来,稻鱼产业与特色旅游产业融合互动,既能丰富旅游内涵,又能拉长稻鱼产业链,增加稻鱼产业的附加值,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当前,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着力将稻田养鱼这一传统产业发展为富民优势产业,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运作模式向15个乡镇逐年整乡推进,初步形成“苗种生产-成鱼养殖-产品加工-销售流通”一条龙的稻鱼产业化经营格局,确保稻鱼共生、钱粮双增,打响“三江高山稻鱼”品牌,“山山岭岭茶园绿,家家户户鱼儿肥”已经是三江的真实写照。

稻渔生态系统是充分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创造稻鱼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稻鱼各自的增产潜力,仿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结构原理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稻渔生态系统能够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饵料和肥料的使用量,营造出良好的立体生态系统,既有利于稻鱼的生长,又能够降低稻鱼的病害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种养产品的品质,能夠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实现 “一地两用”“一水两用”,互利互惠,相得益彰。

三江地区水资源丰富,稻田资源较为紧缺,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三江稻渔养殖历史悠久,根据三江多年的稻渔养殖经验,种养的稻鱼能很大的提高稻田的综合产量及效益,是一种双赢的养殖模式,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养鱼三江侗族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养鱼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