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高职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2602)

在当前高职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专业和学科,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和任务,其中,高职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途径。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团结互助、作风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1、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1、是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高职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各学科大力推广落实。各高职院校通过育人理念、专业内容和制度创新等环节,从多个层面将思政教育功能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体育课的学科结构、专业内涵、教学性质、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利用体育教学在育人中的功能优势,把思政教育融于体育课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集体主义观念、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作用巨大。

1.2、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需要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是目前体育课程目标的重中之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社会融入感和适应力,使学生在参与运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身心健康得到综合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既“健体”又“育人”的双向目标。

1.3、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即过分注重运动技能成绩等显性指标,忽视了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淡化了心理健康等隐性指标,无法发挥体育教学在育人中的功能优势。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发挥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必须加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制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

2.1、体育课学科地位边缘化

在高职院校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影响,较之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体育教学普遍不受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思政理论课以及注重在专业课和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忽略了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功能的开发和挖掘,特别是在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大的压力下,这些学校更是把重心向专业教学倾斜,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得体育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学科地位边缘化,教学方法形式化,阻碍了“课程思政”工作的贯彻和开展。

2.2、学生对于体育课缺乏兴趣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惰性较大,自我意识较强,自制力较差,对体育课普遍兴趣不高。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体育选项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即便这样,仍有不少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浓、练习不积极等现象,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这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与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也不无关系。虽然体育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较为充足,但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则更难以得到落实。

2.3、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职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不完善是限制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把学校发展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上,经费开支往往对专业建设、尤其是对市场所需的热门专业建设投入力度较大,对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不够,导致体育设施和运动条件不完善,从而使得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环境,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很难得到发挥和体现。

2.4、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体育教师依然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片面重视学生的技能成绩和运动成绩,弱化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制约下,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追求技术技能和体质健康等显性指标以外,很少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即便在当前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也不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到位,体育教学在思政育人中的优势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展现。

3、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路径探析

3.1、提高体育课的学科地位

重视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课的学科地位,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的参与度,强身健体,又能更好的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实现“健体”和“健心”的双向发展,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3.2、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增强对学校体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制度,采取必要措施手段,加大经费支持,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充分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体验运动的乐趣和快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3.3、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结合统一,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探索挖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政育人要素,把道德品质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同时注重学生的过程教育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现高职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备意志坚定、作风优良、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3.4、改革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1)根据项目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发掘适应于教材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课程实际着手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拓展多种练习途径,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采取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练习,比如趣味耐力跑游戏、长跑接力赛等,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锻炼,培养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又如在篮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克服自我意识,具备个体服从集体的大局观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之后,可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又能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同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思政教育任务。

(2)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个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身体条件确定合理的总体目标和差异的个体目标。例如针对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偏差的特点,适量让这部分学生体验挫败感,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应对挫折,锻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又如,根据高职学生普遍爱玩游戏不服输的特点,多采取游戏法和比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作风和公平竞争的品德,体验成功的乐趣。总之,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征和需求,结合授课内容和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打造愉悦和谐、健康快乐的教学环境。

(3)加强课堂常规化管理。

课堂常规管理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对大学生进行课堂纪律、文明礼貌等教育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师通过严格考勤和常规化管理,制定课堂守则和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例如把学生出勤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安排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清理卫生等,培养学生遵纪守则、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和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

3.5、构建体育教学和思政育人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常常被弱化,原因在于缺乏对德育的量化评价标准。因此高职体育教学要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积极开发体育的德育功能,建立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着力构建教学评价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价制度,多层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评价中,通过治学态度、感染能力、榜样作用、学生受教育程度、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育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根据教学评价适时修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学生评价中,教师要随堂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包括运动实践中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悟、过失和收获等,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出综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不断挑战完善自我。这样以来,才能充分发挥高职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协调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的同步发展和提高。

4、结语

作者认为,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将思政教育功能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督导部门要建立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促进高职公共体育课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