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容
2020-12-30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心小学孔令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心小学 孔令芳
充分发掘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美术视野得到拓宽,让其在观察和体验乡土风情、特色建筑和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会和艺术感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留心观察生活之美,利用当地特色建筑,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设地方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融入乡土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种种措施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的意义
某个地域特有的地区资源就被称为乡土资源,其不只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文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是应对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与有益尝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乡土资源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如特色建筑、自然景观、特色小吃、风俗文化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拓展。其次,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在长时间积累和沉淀中形成的,对于人类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被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些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让其产生热爱家乡之情,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再次,能提高教学效率。知识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生活为出发点,打造特色课堂。学生是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对乡土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时也能很快理解学习内容,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应用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学的前提就是自主学习和研究当地文化,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整合,结合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这些活动能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提升其专业素养。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的策略
1.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留心观察生活之美
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虽然美术学科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和有趣,但如果长时间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难免会感到厌烦,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之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开展实践课,带学生游览公园、动植物园、特色建筑等,如果实地参观难以实现,可以从互联网中搜索景观视频在课上播放,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提升其审美情趣。
以《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为例,这一课很适合引入乡土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公园,仔细观察公园中有哪些植物,分别是什么花、什么草和什么树等,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将观察结果简单记录到笔记本中,可给每组发一个儿童相机,供大家拍照记录。每个小组可以采摘一些自己喜欢的花或叶子。当实践课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各种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叶子的形状、脉络,不同花朵的颜色等,告诉学生哪些植物是本地特有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此时教师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用画笔绘制今天看到的景色,也可以将叶子和花朵粘贴成拼接画,还可以将摘回的植物制作成标本,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
2.利用当地特色建筑,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其建筑风格自然也各不相同。许多地区都还保留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那是前人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地特色建筑的图片和视频,或者带着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和材质等,再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呈现这些建筑,加深其对特色建筑的了解。
比如,讲解《老房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住的房子和自己见过的其他房子样式,接着带学生走进乡村,观察当地的“老房子”。学生可以用拍照、录像等形式加以记录,再将自己的观察成果记在笔记本上。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这些当地建筑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建,有什么优势?待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师负责总结,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其他地区的特色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围龙屋、陕西的窑洞、广西的高脚屋、云南的“一颗印”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地理及人文因素有关,增强其归属感,提升审美情趣。
3.开设地方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够让美术课程更具有地方特色,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时,可以发现许多内容都能成为教学资源,加上每个学校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这些都是开设地方校本课程的资源。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确定课程内容,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开拓学生的美术学习范围,让其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
比如,学校可以开设素描写生组、手工组、美术创意组等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等自行选择。当开设地方校本课程之后,教师就能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各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组内合作,完成其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了当地的特色舞蹈表演后,可以为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写生组画出舞蹈演员的曼妙身姿、手工组以剪纸的方式剪出特色服饰、美术创意组用粘贴画、漫画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舞蹈过程……这种授课形式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无论积极性还是学习效果都很高。
4.融入乡土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于单纯的知识和技术教学很难长时间保持兴趣,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能一直讲解美术技巧等内容,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教学效率。乡土资源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内容,将其引入美术课堂中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成乡土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乡土民俗文化,包括传统风俗、民间工艺、地方节日等,这些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联系,还能领略乡土美术资源的魅力。
以《皮影戏》的教学为例,这种艺术形式主要存在于河北唐山地区,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民间艺术形式?”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见过的、听过的、了解的都分享出来。待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再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当地民间艺术的视频,如演奏特色乐器、特色舞蹈、特色绘画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当地的节日习俗、特色民俗等,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向往,增强其文化底蕴。
乡土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将其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学生眼界的拓宽,是一次新的、对教学有益的尝试,可以让美术教学变得多元化、民主化,而且更加开放。对于学生而言,乡土资源是他们熟悉的,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挖掘与开发乡土资源,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同时也要将美术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