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焦虑之经验谈
2020-12-30河北省廊坊市第五小学李学娜
□河北省廊坊市第五小学 李学娜
有一年3月份,我班刚成立不久,来了一个孩子,这孩子是慕名而来,因我班一是班容量小,二是两个教师都是比较负责任,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而且她又是从别的班里退下来,园长也特意让我们照顾的。她的奶奶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向老师问好。”她低着头,藏到奶奶身后,用小眼睛偷偷地看着我,就是不说话,我说:“让老师猜猜,你叫瑶瑶,对吧?”她点了点头。我拉着她的手说:“我带着你在班里走一圈,你看看最喜欢哪个小朋友。”我拉过她的手,领着她在班里走,走到自然角,她停了下来,看那里刚长出的小苗苗。这时,奶奶悄悄地对我说:“这孩子,在家里一直是我带,唱呀,跳呀,玩呀,怎么都行,就是在幼儿园不说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说:“没事,我相信她能顺利渡过这一段,把她交给我吧。”
从她来幼儿园这一天,我在照顾大多数小朋友的同时,悄悄地、不留声色地特别关注起这个孩子,我发觉,她确实与众不同:(1)上厕所时动作最慢,并且手里要拿块卫生纸,不拿纸,不去厕所,有一次因为没带纸把尿尿在了裤子里。(2)上课从不说话,不读书,不画画。(3)做操的时候从来不动,无论你怎样劝说,她都不动。(4)吃饭时,老师给多少,她吃多少,不饱也不再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真是一个典型的有入园焦虑症的孩子,针对她的情况,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交往准备
为了降低她对家人的依恋,我有意扩大她的交往范围,每天安排一个热情、外向、特别爱说话的孩子和她坐在一起,两个人一起玩,一起手拉手去厕所。帮助她在园中找到玩伴,逐步扩大交往圈,帮她在班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步建立交往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此办法,我发现,她和小朋友手拉手上厕所时有话说了,脸上的表情放松了,我偷偷地笑了。
二、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她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跳舞、做运动、做操、唱儿歌,让她看到其他人的活动,神经、思想就能完全放松下来,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在新环境中感受到新群体的吸引力和乐趣。
三、师生共同作画,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针对瑶瑶上美术时别的孩子都在忙,她坐在那却无动于衷的状态,这一天,我给其他孩子讲完课后,来到她身边:”来,把美术书拿过来,咱俩一起画张画好吗?”她眼睛看着我,抱着书包,一动不动,我说:“来,我帮你拿。今天画完了,让奶奶早点来接你,如果画得好,我把它贴到光荣榜上,让大家都来看,好不好?”我拿出书,翻到《蝴蝶》那课,我说:“这只蝴蝶,长得非常漂亮,就是缺少漂亮的衣服,我画左边,你画右边,如何?”她点点头,我让她看着我画了一半,交给她说:“你来吧。”我走开了,但我的眼神还在关注着她,我看她画得非常专注,颜色搭配得也很漂亮。我正确评价了她的作品,并且和她一起把画贴到了走廊的“光荣榜”上,下午离园时,奶奶来接她,她拉着奶奶的手,一起来到了画前,笑得灿烂如花。
四、家园共育,打消家长疑虑,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
家园共育是个久谈不衰的老话题,我打破传统的家园共育的方式,把家长请到课堂,和我一起上课,一起玩,一起乐。我知道瑶瑶会唱歌,有一天,我对她说:“瑶瑶,老师这几天嗓子不好,我知道你和奶奶会唱,我弹琴,你俩来教好吗?”她不说话,我说:“你说话我才能知道你同意不同意,你同意吗?”她小声说:“同意。”“那你回家和奶奶说好了,我明天上午等着她,可以吗?”她点点头,我说:“你只有回答我奶奶才能来。”她说:“可以。”在我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她终于能说简单的话了。
五、用竞争性的活动来增强自信心
为了让她走向集体的大门,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中去,有一天,我班举行了一次码易拉罐比赛,每次两人,10个易拉罐,看谁码得又快,又高。我先叫了两组胆子大的小朋友做示范,一会儿,气氛活跃起来了,于是,第三组我把她叫了上来,并且安排了一个和她不相上下的女孩子,叫涵涵。涵涵年龄比她小,平时不太爱说话,但动作麻利,即使比赛输了,也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随着我一声令下,她们两个开始了比赛,涵涵码得快,一会就码到了八个,瑶瑶码了五个,我真为她捏了把汗,如果这次她输了,她的自信心会降低很多,再进行教育很难,就在这时,涵涵已码到第十个了,瑶瑶也码了八个,我心想:到关键时刻了,我们都不动声色,大气不敢出地等待着,这时,就在涵涵放第十个罐时,“哗啦”一声,涵涵的都倒了,她一下就慌了,我鼓励她再接着码,涵涵只好重新码起来。可瑶瑶呢?不管周围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为所动,继续码着自己的罐,这就到第十个了,要倒,她慢慢地用两只手把它放稳,只要一撒手就倒了,只见她稳稳地握住第十个,待所有的罐都稳定下来,她才慢慢地撒开手,我们都睁大了眼睛,张着嘴,静静地等待,1秒,2秒,3秒,倒不了了,“成功了”。我们都欢呼起来,我快步走过去,举起了她的双臂,并乘机对她说:“大声告诉大家,我得了第一名。”她用不大的声音说:“我得了第一名。”虽然声音不大,但她终究能和我们一起活动、学习了。虽然她没有太好的成绩,没有太突出的表现,但她的心理是健康的、智力是有潜力的,有了这特殊的素质教育,孩子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