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文化人的本分
——寄语众位老师
2020-12-30涿州市双语学校
○涿州市双语学校
前不久到一所学校做学校文化“诊断”,途经一个景区——也是非常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当地朋友介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中,模拟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化装照相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穿汉奸服装拍照的人最多,占到六成左右,拍照人还特意要摆出各种令人作呕的丑态。其次多的是穿日本侵略军军服,而穿八路军军装拍照的人只有一成左右。
这位朋友不是在编造一个故事,而是在认认真真地讲一个事实。
我相信每个人,特别是教育者,肯定不会对这种触目惊心的行为无动于衷。以扮丑来寻求刺激的现象不断出现,提醒我们教育者自己肩负的责任何其重。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句评价,甚至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而现在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很简单,就是考试成绩的优劣。至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是否具备家国情怀,是否“精日”、亲美,“三观”是否端正,都几乎不影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教师如此单维评价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导向所致。在利益驱使下,在“一切为了考试”的无形指挥棒指挥下,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被从“教育包”中剔除。什么家国天下、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都可束之高阁,上操场跑步时都得拿本与考试有关的书看,吃饭必须在N 分钟内风卷残云,放假也必须像机器人一样执行学校设定的作息时间表……当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考试,教师就会很容易变成只教书不育人的“教考匠”。
在学校模式的“拓制”、教师观念的“熏陶”下,学生向应考“熟练工”的目标靠近,兴趣、特长发展,心理、情感成长,性格、人品塑造等都成为次要项,“三观”不正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诚然,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然而,老师们也不能因此就推卸自己的责任,毕竟,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老师。
教师在公众心目中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内涵绝不是喝过点墨水、拥有一些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育化世人、净化世风之责。具体到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必须育好人。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品味引领,绝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能考高分却现丑而不自知的人。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无力阻止“一切为了应考”的激流,但至少要为让这世间少一些以穿汉奸服、侵略者军服为美者而不懈努力,这样,我们才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尽了文化人的本分。
假如某个身披汉奸服或是侵略者军服照相的精神缺钙者是某位教师的学生,试问这位教师愿意承认这孩子出自自己门下么?再假如,这位教师教授其生时,曾因这学生成绩优异而屡屡称道之,见今日之景,是否自感愧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