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的管与育
2020-12-30袁惠莉
袁惠莉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横扫华夏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尽心救治新冠肺炎病患,充分展示了医者情怀,为社会树立了榜样。看到曾经的学生冲锋在一线、救死扶伤,笔者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对现在的医学生、未来的白衣战士,开展有效的管理与教育,既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学习秩序,又让他们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有所感悟和收获,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
1 管好基础工作,确保正常秩序
1.1 疫情统计监控工作
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及时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为此,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活动情况,不仅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信息,便于正确决策,还可为开学后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掌握学生各项状况,不仅是统计,更是监控,务必做到“四保证”,确保数据准确,监控到位。
1.1.1 保证“畅”建立通畅的信息通道,直达每一名学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也可以利用专有软件,建立统计人员与学生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做到上通下达。这样不仅能及时传达各类通知、信息,还能使学生每天及时反馈各项状况,杜绝替报、漏报现象。
1.1.2 保证“全”为保证收集的各类资料能够满足不同部门需求,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而明确地设计各类统计内容,包括每天常规报告内容、专项统计内容、个别特殊状况学生统计内容等。对于返京方式,不仅要统计交通工具(火车、飞机等),还要统计车次、航班号以及抵京时间。对于联系方式,不仅要留本人的,还要留两个直系亲属的。对于京内外滞留地,要精确到所在小区的门牌号和邮政编码。当需要上百名班主任或辅导员去统计五六千名学生的各类数据时,务必做到统计内容一次“定型”,不要轻易变动统计栏目,否则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容易因为理解偏差而导致数据不准确。基于此,全面而细致地设计统计内容尤为重要。
1.1.3 保证“准”数据准确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但统计手段要科学,如通过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定位,而且设计的统计内容要不含糊、无歧义、易于理解,标注必要的统计说明,同时还要对统计人员和学生开展必要的培训,让统计人员正确理解统计内容,让学生明白疫情的严峻形势,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给予积极配合。
1.1.4 保证“点”实现对重点人群重点监控。要加强与重点人群的沟通,如对滞留在湖北省或经、停该地区的学生,建立专人负责制,提出明确要求,如“不返京、不返校、不离家”;对身体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及其他原因就医的学生,每天重点联系,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1.2 直播授课工作
为适应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尽量减小延迟开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展网络授课工作。为确保教学效果,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
1.2.1 制订工作方案,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线上学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方案》等,明确工作原则、内容、流程及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工作任务,由各系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类方案不仅要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工作任务及要求,如《授课教师工作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辅助授课工作要求》《网络直播课程课代表工作职责》《网络直播课程学习要求》等,还要制定各层级检查制度,以确保直播课程的开设及教学质量。
1.2.2 开展培训,提供人员保障 网络直播授课过程中听课者身处独立空间,自由活动度较大。直播授课对讲课者课程进度把握能力、教辅材料准备及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与学都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不仅要对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开展统一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了解直播授课基本知识,知晓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断网等),还可通过视频班会形式,引导学生明白开设网络课程的意义、学习网课的渠道、自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2.3 多部门协作,提供物资保障 网络课程的开设需要多部门协作。教务部门要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材、网上素材资源库,方便教师备课;网络部门要提供专用的直播平台、相应的直播设备及技术支持;后勤部门要提供直播教室,做好公共环境的卫生打扫、消毒工作,确保教师顺利进行网络直播授课。
2 “育”于课上课下,促进学生成长
殷忧启明,多难兴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冠肺炎疫情固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其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为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不仅要做好安抚学生情绪的工作,还要通过微信等渠道,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博爱感恩之情,增强责任、规则意识,厚植医者情怀,让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有所感悟和成长。
2.1 课上教育引领,唱响主旋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将战“疫”过程中涌现的先锋楷模、时代英雄及其体现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上好思政课,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有所感悟、成长,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2.1.1 上好思政课,注重铸魂育人 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价值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防疫期间对自身健康的关爱,延伸到对家人的关爱、对国家的大爱,教育学生身体力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记在脑中、融入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做好铸魂工作。收集战“疫”中典型人物事迹,做到干货满满,以事说理、以案释理,用数据、案例上好思政课,用一幕幕有温度的感人画面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各类平台资源,借助新媒体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疫情思政课。
2.1.2 开展课程思政,厚植医者情怀 作为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药卫生人才。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神圣感,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职业使命及担当,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的职业情怀,利用当前抗疫前线的鲜活事例、真实数据开展课堂教学,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将职业神圣感、责任感传递给学生,将医者情怀、大爱无疆植入学生的心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苦练技能,以便日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课下教育协动,传播正能量
2.2.1 开展专项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民乃国之本”,国家的稳定和强盛与公民的素质紧密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上出现了抢购物品和暴力抵抗防控工作等现象,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公民教育的短板。为此,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生命、规则等专项教育,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势在必行。加强科学教育,普及医学及自救常识。让学生了解当身处火灾、洪涝、疫情等各种险境时,如何冷静自处、正确防护,而不是盲从和手足无措。加强公德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要做到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分清是非。以现实事例告诫学生,一个人、一个组织的责任缺失、罔顾规则,将导致一个群体乃至全社会的人为之付出代价,只有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才会拥有一个安全、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敬畏自然和珍惜生命。生命不分性别、不分国界、不分物种,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提示我们整个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2.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在逐渐了解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畏惧和紧张心理,为此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疫情。笔者认为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或学生群、家长群等网络渠道,主要围绕4个方面开展工作。(1)普及疫情相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疫情。要及时宣传防疫信息、防控措施、有关科学知识及取得的最新防疫科研成果等正面信息,让学生联系所学医学知识科学看待、积极配合防控工作。新冠疫情可防可控,要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既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到科学防控,也要杜绝盲目乐观或过分担忧的极端现象。(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稳定学生情绪。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教育学生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过程中,若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不良情绪,是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要在理解与接纳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情绪调适,保持平稳心态。(3)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提供救助途径。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运动、听音乐、倾诉及参与业余活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平稳的心态及良好的情绪。同时开通校内心理咨询热线,介绍社会上各类心理服务热线电话或公益服务平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4)关注各类重点学生,主动关怀、干预。对于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心理问题求助的学生、有经济及学业等方面困难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基本状况,发现问题,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及时的帮助。对于明显情绪、精神异常的学生,介绍专门机构,及时对其进行干预,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动,创造性地做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不仅管事,还要育人,不仅采取相应措施减小疫情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还要结合战“疫”工作中各类鲜活事例积极引导,让学生悟出道理,感知责任,明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