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胃痛穴及内关穴治疗NSCLC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患者1 例临床报道
2020-12-30旋静丁庆刚旋菲孙牧孙子茹连树林
旋静,丁庆刚,旋菲,孙牧,孙子茹,连树林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血液科,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科,吉林 长春;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4.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5.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6.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外科,吉林 长春)
0 引言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恶性肿瘤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有着不同的症状,而患者们在术后接受辅助性化疗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多种全身性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乏力、盗汗等等,这些症状都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加重患者精神方面的压力,在这众多全身性症状中,恶心呕吐是最易出现的症状之一。目前,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约占97%左右[1-2],这种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动摇其对治疗的信心,严重者甚至影响化疗的进一步实施,对控制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造成困难。因此探求有效缓解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体验,成为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单纯缓解呕吐有多种方法,但一种简便、高效、价格适宜、副作用小的方法才是患者所希望的。针灸作为中医传统诊疗方法之一,因其简、便、廉、验、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在临证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运用针灸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多有报道。本文将1 例运用针刺胃痛穴及内关穴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林某,男,56 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10 年,右下肺腺癌术后1 个月”于2019 年4 月17 日为进一步进行复查并规律化疗入住我院肿瘤科。患者于1 个月前在吉大一院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遂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分别于2019年4 月20 日和5 月13 日对患者进行2 个周期的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 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2~4 天),在接受第一次化疗治疗后第2 天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现象,伴有面色恍白,身乏无力,胸痛彻背,行走困难,情绪不稳,舌淡红少苔,脉细弱。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20 m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0 mL 中,日2 次,静滴后止吐未见缓解,经针刺后恶心呕吐随即明显缓解,第二次化疗后出现程度较第一次轻的恶心呕吐现象,经针刺治疗后明显缓解。患者于6 月11 日继续接受第3 个周期的化疗(剂量同前),但此次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针刺后明显缓解。2019 年7 月3 日患者行第4 个周期的化疗,仅出现较轻微恶心、呕吐症状。
1.2 查体
体格检查。T:36.7 ℃,P:95 次/min,R:19 次/min,BP:120/67 mmHg。
神识清楚,体型偏瘦,正常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触及明显浅表淋巴结;干咳、声音嘶哑、低热、听诊有局限性哮鸣音,心、肝、脾、肺、肾检查未见阳性。无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术后”。血常规、生化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1.3 辅助检查
胸部CT 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斑块影,慢性炎症可能;右中肺可见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大小约32 mm×28 mm,炎症可能性大,占位不排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下肺中分化腺癌,侵及脏层胸膜及支气管壁,未累及支气管断端。
1.4 治疗
针刺胃痛穴及内关穴。患者坐位,采用适宜进针手法进针,胃痛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 cm(1.5 寸),按男左女右原则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5~1 寸,留针30 min。
2 讨论
由此病例可见,针灸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患者在针刺内关穴与胃痛穴后,不仅当时对恶心呕吐有较大缓解,而且减轻了之后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程度,从根本上对此疾病进行调理,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人们在就诊治疗中不仅关注疗效,对于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次令人满意的诊疗体验,不仅包括对患者生理层面的治疗,也包括对患者日后生活的影响,而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更加看中后者。恶性肿瘤术后采取辅助性化疗是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途径,但化疗过程中伴随的恶心呕吐症状常常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多个国家对此都有研究,大部分国家针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治疗指南中倾向于联合应用5-羟色胺3 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神经激肽1 受体拮抗剂进行止吐,而此种止吐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曾在2017 年2 月修改化疗后呕吐指南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与上述三药联合使用,成为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新的突破。但西药治疗此病有着其局限性,首先价格就是其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服用类似药物往往会产生不小的经济负担;且此类药物有着不小的副作用,并不仅限于体重增加、免疫力降低、肝肾损害等等;且此类药物虽为化疗后恶心呕吐专用药,但各个人的基本病因不同,其所处情况不同,此类药物并不能对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故并不适宜长期服用。而在此方面,祖国医学中的针灸就有着更加多的优势,首先,针灸简便易行、价格适宜,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其次,针灸原理上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经络腧穴的刺激,激发并引导人体之正气外出抗邪,使邪去正安,基本不会产生副作用;第三,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中内蕴精气神,治疗疾病不仅需要生理上的调节,更要注意对精气神的维护,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扶正抗邪,也可以使人之精气神更为充盛,从而起到深层治疗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针灸治疗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灵活处理,对多种的复杂情况都可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也是祖国医学的核心观念所在,以人为本,辨证施治;因此应用传统中医药手段,如针灸疗法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成为趋势。
祖国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属于“药毒”之邪,因化疗药物大多为细胞杀伤性药物,其在西医来讲为杀伤癌细胞及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细胞也造成一些损伤,在中医来讲则损伤人之正气,故为“药毒”。当化疗之药物进入人体,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脾胃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的功能受到损伤,其升降功能受到损害,气机失常,则会产生恶心呕吐;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则消化功能受损,易造成肥胖,脾胃无法运化水谷精微,则卫气营血无法化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且在祖国医学的认知中,化疗主“杀伐”属金,金过重则克木,使人体木之生机被折,出现气血大虚的状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之正气虚衰,则在内更易产生疾病,在外也更易感邪。故基于化疗之“药毒”干于脾胃,可产生多种全身性疾病,而恶心呕吐为其中尤为具有代表性的病症之一。基于此种病因病机,笔者在临床中选用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交阴维)之内关穴和奇穴之胃痛穴以调整气机、和胃降逆止呕。
近年来,内关穴应用于术后恶心呕吐多有报道[3]。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与足太阴、少阴、厥阴三经联系并会于任脉,还与足阳明胃经相合,以上经脉均循行于胃心胸,故内关善治胃、心、胸疾病,对于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胁下硬满等均有较好疗效。另外,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于手少阳三焦经,具有疏通三焦气机的功用,因此可以降逆和胃,对于因脾胃气机紊乱、升降失司引发的病症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内关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心包络为心之外膜,代心受邪,故内关对于一些神智疾患所引起的气机阻滞、气机失调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的精神压力,此时用内关通过调整心包络之脉来调整全身气机尤为合适。胃痛穴是平衡针灸中的穴位,而平衡针法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远教授创立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作用机理是将针刺作为一种外部的刺激方式,刺激人体外部以唤醒对应的人体中枢调控机制,通过患者自身趋向于平衡的特点,在大脑中枢靶位的调控下恢复机体的平衡。胃痛穴临床常应用于上腹部的病变,例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等等,具有养胃健脾、疏肝理气之功用。
综上所述,两穴配合具有调整气机、和胃降逆之功,因此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化疗后所致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更为简便快捷的治疗患者此类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