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
2020-12-30黄小娟
1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是产妇分娩后的抑郁症状,一般在产后6 周内发病,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抑郁、易怒、烦躁等情绪,严重者会产生幻觉或自杀的想法,严重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发病率逐年升高。产后抑郁症有多个发病因素,产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大,5-HT 水平下降,从而引起产后抑郁;部分产妇对母亲的角色缺乏认同,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的社会压力和精神负担,易发生抑郁;有专家认为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情感障碍、固执、敏感的产妇更易引起产后抑郁;另外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家人的支持等也会造成产妇的产后抑郁。对产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极为重要,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状。
2 产前心理干预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产妇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产前评估,耐心聆听产妇的倾诉,使其发泄出心中的不满,帮助产妇克服早孕反应造成的不适。通过语言交流,化解产妇不安、焦躁的负性心理,让产妇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广泛宣传分娩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指导产妇如何护理孩子,并帮助其适应母亲的角色,增强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同时争取产妇家属的配合与支持,保证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产妇树立信心,指导其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加强自我调适,使产妇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
2.2 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使产妇心情舒畅,尽快消除陌生感,产妇在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落实陪伴制度,避免不必要的打扰,提高产妇的休息质量,保持产妇积极健康的情绪。
2.3 保证充足睡眠
告知产妇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助于产妇情绪的稳定,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保持产妇病室温度适宜。产妇在入睡前还可以进行温水泡足,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必要时对失眠的产妇可以利用药物促进睡眠。
2.4 提高患者的认知
加大对产妇的宣传力度,使产妇清楚了解正确的分娩方式,让其明白自己是需要保护的对象,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产妇家属应给予产妇较高的情感支持,提高产妇的依赖性,提升自我价值。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平衡膳食,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锻炼,使产妇有安全感和满足感。
2.5 加强家庭支持
产妇家属的支持,尤其是丈夫的陪伴,能够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减轻产妇分娩期间的恐惧不安的心理。调动家庭的支持作用,消除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性别的偏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鼓励与关心,使产妇感到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悲观抑郁情绪,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6 对不良情绪的疏导
对产妇进行音乐疗法与放松引导,化解产妇的不安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产妇,从而使产妇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提高依从性。为产妇提供书籍、电视等物品,丰富其生活,调节其情绪,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治疗,进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 结束语
产后抑郁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均有较大的伤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的认知、加强家庭支持、对不良情绪的疏导等,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给予产妇关心与支持,指导并帮助产妇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可以促进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