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育中的心理暗示

2020-12-30周春燕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动作

周春燕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重要的是通过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积极发掘自己的内在需求、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减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压力和负能量,从而实现高效精准传递体育教学信息的主要目的,搭建师生良好互动的桥梁,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在质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之路。

1、心理暗示的内涵

心理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表情、手势、环境、气氛等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迅速产生影响的过程。实践也在反复证明,心理暗示是体育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和突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值得所有的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并灵活运用。

暗示主要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往往易使人产生焦虑和紧张,积极或者肯定的自我暗示往往使人充满力量积极向上,能够有助于自己重塑自信,勇于拼搏,积极向上,从而使自己和他人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思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他人给予的暗示也相当重要,一个积极有效的暗示会改变人的思想状态,使人振奋精神,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还特别应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展积极、肯定的自我暗示,从而调动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内在超越。除此之外,为了使得学生在练习中保持一种稳定的心理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心理练习的兴趣,适当、适时的选取一定的心理暗示手段和方式对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和长远的意义。

2、暗示的手段和方式

2.1、教师的威信与榜样的暗示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工匠,学生能不能学有所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施加的正面影响。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时候一般都会亲自做示范,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过程,教师示范认真、标准与否,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学校正在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如果教师的动作示范得当、标准、优美,就会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威信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所体现出来的威望、信誉度,通过权威的力量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的作用。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它是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如开学拿到课表后,新生都会向学姐学长打听某位老师的“情况”,先摸个底,做到心中有数。具体而言,教师的威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学识渊博,知识全面,用于创新,给学生信赖感;二是教师师德高尚,仪表整洁、大方,给学生崇敬感;三是教师教学孜孜不倦,细心讲解,给学生亲和感;四是教师在技术练习中实施保护与帮助,帮助得当,给学生安全感;五是教师性格开朗、自信,教学幽默风趣,给学生愉悦感;六是教师示范标准、优美,给学生信服感。综上,教师努力做到以上6点,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训练中来,感受汗流浃背的的乐趣。

2.2、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好,学生能够获得激励,使用的不恰当,往往容易变成语言暴力。比如,在上跳山羊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面子、陌生的未知等原因而对看似简单的跳山羊的技术动作产生内心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心理,怕做不好,不敢参加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可用亲切的声音和口吻告诉他:“我帮你,你能完成的!”,当学生敢于迈出尝试的第一步时,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在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在这过程中,即使学生再次失败,也可以主要以表扬为主,分析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一定的安全感。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内心活动和对话中,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心深处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的,是真诚地期待自己的成长的,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心中的芥蒂,打开心门,主动去尝试配合教师的引导;同样的道理,教师在开展语言暗示时,如果内心深处感到烦躁、愤怒、生气等负面情绪,再开展语言暗示往往会容易带着情绪,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认可,甚至尊严受到挑战,呈现出对抗性姿态,一些学生甚至故意装作出错、故意不配合教师,以“我就这样,你能拿我怎么样”的对抗心理,从而使得教师的心理暗示和教学活动流于失败。

2.3、动作暗示

体育教学是非常直观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体育教师一言一行而得来的,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会有效的组织教学,学会怎样教,还要基础功扎实,眼观六路,不仅要能标准的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还能快速的模仿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及时指出关键的错误,指出二者的区别,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教师的示范具有及其重要的教育、榜样和引导作用。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准确、轻松、优美,将会给学生极大的美的享受,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动作学习的憧憬和渴望,极大的激发起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反之,教师动作示范歪歪扭扭,态度不端正、随意,甚至导致示范动作失误或者受伤,可能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和激发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示范失误、受伤,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恐惧的暗示,从而将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掌握技术动作的积极性。

2.4、标志物暗示

即是利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技术错觉现象进行的暗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投掷铅球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眼看计划课时已经过半了,可是还有大半的同学达不到教学目标,无法达到及格线,最主要的是此时,大多数同学都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应付练习而不去思考改进技术动作,此时教学到了瓶颈期。作者此时将不能及格的同学组织到一边进行动作技术的再专门性的指导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后,作者将这批学生带到事先降低了标准画好的及格线的场地,让学生依次进行测试,此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达到了“及格线”,内心非常高兴,认为刚刚的技术练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而更加用心的改善技术动作,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5、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改变环境条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变换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客观上又实际存在的,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表现,及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有效的调整外在环境条件,开发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便于对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常见的跳高教学练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由于恐高心态,对跳高这个项目一时无法接受并参与练习,对其有排斥的心理,会紧张、无助,甚至会莫名其妙的恐慌。特别是在多组跳高练习中,学生常常由于一次或者两次的跳高失败经历,表现出对跳高的畏惧,特别是不敢再挑战新的高度,同时在跳高中的多次练习中积累了厌倦情绪。如果出现此类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环境暗示来激励学生,具体方法是增加跳高垫的高度,以便让学生感到安全,同时视觉上感到“高度不高”;当然,也可以采用将两个跳高架距离拉长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到“高度变矮”,从而增强挑战新高度的信心,可以实现自我的超越。

2.6、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眼神、表情、动作、手势、距离比划等肢体语言,对学生行为给予暗示,从而达到传递信息,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良好的体态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有的人生状态。

从具体情况来看,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的鼓励,和蔼可亲的表情,点赞的手势,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舞,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暗示。因而,要对学生表示认可,不是每一次都要大喊出来,有时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温暖和蔼的表情、鼓励点赞的手势,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反之,一个不友善的眼神、难看的表情、不屑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不被认可,甚至尊严受到挑战,从而降低自我的认可和期待。

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的使用,正所谓“相由心生”,学生也会通过这些非语言性暗示体会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暗示中调整自我的言行,从而对自己的表现产生直接影响。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与老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对于实践内容丰富的高中体育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7、自我暗示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以别人为参考、为参照,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因此,体育教师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向积极的自我暗示方面的引导。例如,在常见的跳高练习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情趣而不敢尝试。特别是面对其他同学的快速跳跃,她们感受到的是紧张;当其他同学跳跃失败时,她们将自己投射进去,以为自己也会必然失败,甚至会摔伤、“出洋相”,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因此,针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就是要静下心来,用尊重的心态面对学生,先降低一定的高度,特别是降低到学生无压力或压力较小的高度,让学生轻轻一跳,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高度,使学生在“跳起来摘桃子”的轻松环境中,不断尝试挑战新高度,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

综上所述,心理暗示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让学生回归自我的内心世界,在超越小我的过程中,不断战胜自我、实现自我的超越。

当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体育心理学知识的整体性学习和应用。体育心理学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跨学科课程。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在实践方面,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拐杖”支撑,让教师用心理学的规律引导学生科学认知,积极训练,高效学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运用心理暗示,本身就是要求体育教师注重体育教学中“人”的发现,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人的培育。在以往的学习中,“教与学”往往变成相互孤立的主客体,体育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对于心理暗示的运用,我们才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不是孤立的、没有需要、被动的客体。运用体育心理学,尤其是学习运用心理暗示,有利于挖掘体育的心理健康功能、提高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的质量,最终,提高体育育人工作的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培育学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遇见更美的自己,从而实现以体育人。

3、结语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积极地运用心理暗示也才能够实现以体育人的教学效果,打造一堂新时代的体育金课,感受到教育就是唤醒,唤醒每一个学生内在沉睡的自我,让学生发现自己,追寻自己,成为自己。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动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动作描写要具体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