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影响及其因素

2020-12-30李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适应力适应能力体育运动

李进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中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其在学校的基本要务,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项能力。对于步入大学生活的青少年来说,恰逢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在大学生活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在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方面具有特殊、高效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益处,不但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同时它还能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更能提高社会适应力等作用。

1、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1.1、社会适应力的概念

适应性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有学者认为,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主要指各种性格特征及精神健康在文化背景下的满意,而社会适应是涉及到学习与个性特征的社会技能,并有效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为此,社会适应力是人们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在心理、生理上做出适应性改变,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从学校来说,社会适应力是指学校或者专业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自己本职工作的能力。

1.2、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大学是人生学习的一个关键阶段,它不仅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而且还是大学生在未来完善自我、促进成长的关键。大学学习主要的特点是根据课程安排、兴趣爱好等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即适应其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的交流、学习、培养社会需求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形成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2、不同因素对大学社会适应力的影响

2.1、社会外在环境因素

外在环境,即外因,人的生活具有集体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外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社会环境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层面;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受重视程度等。唐宏贵、周贤江等,通过调查发现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社会大环境”及“体育受重视程度”,由此也可以说明了,第一、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规律会大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适者生存;第二、大学生所学的学科在社会受到普遍认识度也是影响大学融入社会的因素之一。

2.2、个人内在心理因素

内在心理因素,即内因,在人遭遇各种困难与失败后能够对主体进行自我疏导减轻精神压力进而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去面对困难,包括学生层面,对于体育具有的价值性认识,参与体育的次数等。有学者通过实证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生的“个人知识能力”及“个人人生价值追求”;此外,马卫东等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体育参与度”重要因素之一,每周参加3-5次锻炼的学生社会适应力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关注、个人知识技能及未来事业执着追求,都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体育运动是一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来实现自我超越。在体育活动中运动员为了获取更好的成绩付出的努力,整个过程就是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同时在取得运动成绩的过程中团队协作、合理分工及岗位职责等都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运用田麦久先生项群训练理论对易于开展项目进行粗略分类分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学习适应、个性培养、社会行为等方面。

3.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的影响

周贤江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开展人际交流,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篮球、足球及排球等为代表的同场对抗集体项目,因为其教学及比赛都需要团队配合,学会如何与队友交流配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这种长期的交流,不仅能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还能在此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升综合能力;对于那些胆小孤僻的学生能帮助他们改变习性适应于同伴交流。

3.2、体育运动对于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具备的能力。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开设课程与现代社会需求有较大差异导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现代社会需求脱节,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巨婴”的一些特例。在体育运动锻炼中,以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为代表的同场隔网对抗项目,具有技术性强、速度快、变化多竞争性十分激烈,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开设这些项目的活动,对场地器材限制小、趣味性高,易在学生中推广和开展,长期锻炼能迫使你与其他联系者交流,并且在提高技战术过程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进而迁移到别的社会活动中去。

3.3、体育运动对于个性影响

个性是指个人在其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实践锻炼和陶冶,局部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并且它是人内在稳定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与社会行为的融合。对于大学生,它是能否被社会接纳的和是否适应社会的关键。在体育运动中以,跳马、跳箱、平衡木等单一动作结构的项目,动作技术简单易学同时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争抢夺胜的欲望,在改造自我、发展自制力、果断性等个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体验拼搏竞争精神,克服害羞,害怕摔跌的各种胆怯心理。反之,有自制力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在经历挫折时能清醒应对,缺乏果断性的人,面对大好时机,变现处急躁粗心导致错失良机。

3.4、体育运动对于社会行为影响

大学是学生到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通常认为大学是座象牙塔社会,但毕竟不是真的社会。在大学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对现实过于理想化。现代社会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这种压力会长期积累,影响大学生社会行为。但参与体育运动给参与其中的学生提供了释放压力和自我的机会,培养了面对压力,极端环境中处理问题。在体育运动中选择难度较大的体操、健美操跳水等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目进行锻炼,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机会意识。正是由于这种富有挑战竞争精神才使体育运动的魅力不断的深入人心,经常用体育运动的竞争价值取向来引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不断适应,参与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中,培养公平竞争行为,严格遵循规则,维护规则。合理的公平性只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式这种原则使其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也不断的在影响这大学生的社会行为。

4、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

4.1、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在课堂下,“每日以游为伴”,不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对于培养社会适应力的重要认识,多开展“走下网络、走向宿舍、走向操场”等相关活动,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运动对于塑造积极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锻炼时间,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2、加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样,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也能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运动。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体育运动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付诸行动,增强体育文化建设活动,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设立相应的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建设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以此为契机在学生中推广,如足球、篮球校园等。在进行训练传授技能的同时向学生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形成学生自愿运动的良好运动氛围。

4.3、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1)从教师角度,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新型发展观,加强对学生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评价学生时,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只有感受到愉快,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才会持之以恒,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个学科的任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高;(2)从学校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高校的开展学习,学校应从思想到行动上进行深入落实,建立目标明确的评价体系。首先确立学生的行为目标,它是判断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依据;其次根据学校的运动参与情境,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为是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课外参与锻炼的机会依据;最后通过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让教师了解自身的教学目标对与课程目标达成有效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和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学生和老师,管理者和被管理角度上下联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兴趣。

4.4、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安排体育运动项目,注重全面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自身体育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动,合理安排各自的优势项目,集中优势给学生提供有效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参加,加强了与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活动范围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交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社会适应力。除开运动项目外,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受其它课程学习的影响,随年龄增长产生个性变化,即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外,更加要学好其他课程,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适应力适应能力体育运动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预初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特点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体育运动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雷鸟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