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排球运动有效发展的问题分析
2020-12-30汪贝贝王亮
汪贝贝 王亮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1、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众所周知,“三大球”运动中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和受众度低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各大中小城市中,存在的篮球、足球俱乐部数量也远多于排球俱乐部,篮球、足球运动参与的人数明显高于排球。调查发现,篮球运动是三大球中发展最好的一项运动,主要原因是篮球运动对场地要求、人数要求和技战术要求相对较低,篮球在我国的普及度高于排球和足球。而近几年足球运动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近几年国家对足球运动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国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场地得以建设,师资得以配备促使校园足球得到有效发展。尽管中国女排屡次在世界大赛中通过顽强拼搏取得骄人成绩,是“三大球”中唯一一项在世界大赛中多次取得冠军的项目,但纵观国内的排球运动发展却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排球项目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得不到有效促进,排球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篮球和足球人口,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排球项目理应得到重视和发展。
2、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排球项目自身特征因素限制
(1)排球项目高难度技术要求。
排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在参与排球运动过程中,要求参与者不畏困难,勇于吃苦。尤其是硬式排球,其球体硬、重量重、速度快,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高。排球运动规则对于大众来说相对比较复杂,排球的站位和轮换位,排球比赛过程中的过网拦网等都不易于理解和执行。排球是一项离开身体在空中进行的运动,因此在参与排球运动时,对运动者的时空感有较高要求。排球运动中来回球的数量是保证排球运动参与热情的决定性因素,来回球数量多,参与的热情就高;来回球数量少,在比赛过程中总是掉球,则参与的兴趣会极大的消减。基于排球运动这些“高标准”,导致排球运动一直很难在大众中普及和推广。因此近几年为了推广排球运动,软式排球和气排球出现在校园和大众视野,它球体软、体重轻、速度稍慢,是入门排球运动的首选,不仅解决了排球上手难的问题,也解决了排球运动参与的兴趣不高的问题,扩大了排球项目参与群体,是当今促进排球运动发展和扩增加排球人口的重要方式。
(2)排球项目开展参与人数要求多。
排球运动不同于其他项目,它是一项隔网同场对抗型团队体育项目,参与排球运动需要有一处固定的场地和一群人才能开展。在参与排球项目过程中,每队都需要有相对平均的人数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且技术要求相对平均确保在活动过程中的趣味性。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有两个人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体操、健美操、田径一人就可以进行训练技术,但是排球如果只有两个人基本没法在场地隔网比赛,严重缩减该运动项目独有的乐趣。参与排球运动至少要保证有4个人才能勉强组织一场小规模的比赛,但是对于普通居民而言,想要参与一场8到10人的排球比赛,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只能去专门的排球俱乐部或者排球馆,否则基本不可能实现,而这些场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开设,它们只存在于相对发达一些的城市,并不像足球场在部分校园就能看见,更不像篮球场在公共的广场就能看见。排球项目独有的多人数要求的隔网对抗运动条件,导致排球运动在普通大众中开展相较之其他项目难度更大,挑战也更多。
2.2、“中国女排热”但排球运动不“热”
当今的中国体育排球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女排热”但是排球运动不“热”。提到中国女排大家都能侃侃而谈,但是提到排球运动的参与大家却哑口无声,此现象不利于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原因,“中国女排”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女子排球运动这一单一的运动项目,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是振奋民族、鼓舞民族士气的女排精神,具体化的排球运动和女排精神存在一定的差别。排球项目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相较于“三大球”中的篮球和足球发展,它一直是发展相对较差的一项运动。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量的专家都指出,中国排球运动员后备力量不足,选材难度大。由此可见,大家对排球运动的参与兴趣不高,但对中国女排精神确十分敬仰。
2.3、校园排球开展滞后
校园体育是国家体育的根本,校园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体育的发展。开展校园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校园排球发展的重要性正于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主任李全强在2018年大中小学生排球联赛新闻发布会上所言,中国排球的基础在校园,新时代体育教育更应回归校园。国家女子排球总教练郎平在一次采访中也表示,“我们的排球人口越来越少,普及排球确实应该从校园开始。”
在通过与一线体育教师访谈发现,体育教育存在严重的地域教学问题。发达城市学校对体育教育关注度高,开设有不同的体育项目俱乐部,但是开设有排球俱乐部项目的学校屈指可数,大多数中小学以篮球、足球、健美操、田径为主。当然,发达城市的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重视,学生家长对体育也格外重视,他们愿意并鼓励孩子课后参加体育俱乐部,配合老师各项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参加,部分学生为了能加入学校某些体育俱乐部,在课后自觉花大量时间练习技术。农村地区的体育教育则存在严重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对体育教师的存在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学校招体育编制教师,却为体育教师安排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课程教学,且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经常性占用体育课堂。不仅是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学生自身对体育课程认识也存在不足。长期受校园环境和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散漫的“放羊课”,大家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做作业,或三五成群做游戏,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山区校园排球项目开展基本是不可能。
校园排球项目的开展滞后,严重影响排球项目的参与人数,当学生都不知道排球项目该怎样“玩”时,又怎样来谈排球项目的发展。校园排球的发展是促进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校园排球是培养排球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是增加排球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在校园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排球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加运动的乐趣的同时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
2.4、排球竞赛组织频率低
“以赛带练”是各项体育运动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但是排球项目在我国国内所举办的大型赛事的种类和频率相对较少。国内大型排球赛事主要有全国排球联赛,全国排球锦标赛、全国青年运动会排球赛、全国运动会排球赛,相较之篮球和足球在国内举办的大型赛事种类和频率,排球赛事明显不足。专门针对排球项目组织的比赛更是少之又少,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的倡导排球运动,排球赛事的类别才逐渐增多,但是参与人数和受关注度仍远不及篮球和足球。在政府倡导的体育强国梦,大力发展“三大球”政策中,排球项目的发展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赛事的组织是促进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组织赛事,一方面促进排球项目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运动项目,丰富居民日常文娱活动,提高体育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比赛是技术训练的催化剂,通过比赛既可以检验训练的效果又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并且在比赛过程中不断促进团队合作,强化团队凝聚力,普通大众通过排球赛事的转播和观看,感受体育文化,熏染排球文化,提高排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2.5、排球运动的专业技术指导人员数量不足
排球运动不同于其他项目运动,在参与运动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排球运动的乐趣主要是让球在空中不停的飞来飞去,来回球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排球趣味性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个没怎么接触过排球的人,初次接触排球很难控制球,排球是一项离开身体在空中运动的项目,一般而言擅长排球运动的人空间感和时空感都比较好,在排球运动中需要不断的判断球的落点和时机,对球的飞行方向和落地时机做出有效预判。没有接触过排球的人,在前几次接触排球时需要有专业的排球技术指导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教学,这不仅是对排球项目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参与运动的人的一种保护和对排球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但是我国当前的专业排球技术指导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排球方向的人数所占比例远远小于篮球、羽毛球等其他易上手,参与人群范围广的体育项目。
3、结语
为了响应习主席倡导的大力发展“三大球”倡议,促进我国“三大球”更好的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梦。排球项目发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促进排球项目的有效发展是当今体育界的一大重要发展任务。校园体育是各项体育运动发展的摇篮,校园篮球和校园足球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校园排球的开展却仍然不瘟不火,校园排球需要得到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国女排在一次次的国际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其背后除了因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付出辛勤的汗水外,同时也是因为这些运动员能有机会被成功选拔出来,发挥自己的体育优势。排球项目的长期有效发展,是确保中国排球在国际排球项目中的地位不被取代的重要方面。后备力量的选拔是确保排球项目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只有校园排球得到重视和发展,社会大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排球运动中,中国排球人口数量稳步上升,排球项目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中国排球才有可能长久名列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