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的创新措施

2020-12-30李爱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运动会课间运动

李爱红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1、引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学校教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体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其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意识和心理品质。因此,中小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实际情况是,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本文从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出发,对中小学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创新方案和解决措施,为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分析

2.1、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是对教育不平衡的一种有效补充,因为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由于该项规定,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小学校园基本达到普及。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城市或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学校将大课间开展的有声有色,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其中。然而农村中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就不是很理想,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应试教育又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即使有部分学校有大课间体育活动,但仍然存在着时间短,内容以广播体操为主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多方面的。

首先,思想重视度不够,虽然国家提出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参与不够积极;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达标,活动器材不足,活动开展缺少专业指导,很多农村中小学操场都没有硬化,活动过程尘土飞扬,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次,其他任课老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任何帮助,特别是毕业班教师挤占了大量的体育课时间进行教学,学生的活动难以保障;另外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并且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就大大影响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即使有老师做出了成绩也没有实质性的奖励及措施,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学校运动会枯燥乏味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训练工作的全面检查,也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能很好的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生活习惯,学校运动会的开展还能拓宽大家的交流面,并且学生在参与运动会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然而,目前从学校开展的田径运动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以争夺名次为目的,而且名次总是被个别体育特长生所包揽,而其他学生因没有这个竞争能力,参与度很小,从而学校运动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同样也有其他一些运动项目是很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由于比赛规则的限制原因,一个比赛项目,每个班只能报名两到三个学生参加,每个学生也最多只能报两个项目,这一规定本身就是对参与人数进行了限制,最终导致运动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从整体上来看学校运动会竞技项目主要还是由跑、跳、投等运动项目为主,运动会的比赛规则基本上还是引用的是国际田联的比赛规则。竞技性太高而健身娱乐性太低,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校园运动会并不感兴趣,因为在学校运动会上本来报名名额有限,体育特长生占去一部分之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了,再加上运动项目少,竞赛规则严谨,这就让很大一部分同学望而却步,此外校园运动会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单人参加的,很少有团体项目。但是从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讲,团体比赛是学生最愿意参加的比赛,也是最愿意看到的比赛。由于团体比赛的稀少使很多体育爱好者无法参加到运动会当中,也使很多学生及教师无法体验运动会的乐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并不明显。

3、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创新措施

3.1、提高认识,加强大课间活动的建设

(1)加强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

尽管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中小学已经慢慢开展起来,但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领导作为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为了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将大课间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将这一活动当做教学任务来抓,加强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班级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等处理,以达到引起老师及学生重视的目的。

(2)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选择良好的组织形式。

在城市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较好,但是在乡镇及偏远乡村地区大课间活动,只是简单的跑步加广播体操的组合,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都比较单一,这样不但影响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还影响学生对活动的渴望性,导致学生都不能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对活动不感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为根本,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为目的来制定活动内容,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养成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灵活的选择良好的组织形式。同时,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中,每个地区应该添加适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活动,组织一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体育项目,这样即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又起到了传承民族体育的作用。

3.2、拓宽视野,全方位构建校园运动会

(1)改变运动会传统老旧观念。

运动会开展的理念对运动会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全新的运动理念,对学生来讲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发展、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调节学生心理健康,还能培养他的精神品质,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拼搏精神,所以学校应该借助运动会这个机会将体育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这样才能发挥运动会的重要作用。据此,我们应将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转变为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由传统田径运动会中单纯的体育竞技项目转变成为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体育文化活动。

(2)增加运动会的趣味性以及大众性。

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上,应该设置趣味性较强,竞技性较低的项目,改变以往运动项目难度较大,形式单一的弊端。运动会的开展,应该积极调动师生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老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运动当中,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情感传递功能,通过运动会的开展要有效的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让老师多方面的认识学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而且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运动内容的趣味性能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运动当中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运动会当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运动当中,这样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充分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另外,在运动会的开幕中,我们还可设置一些当地传统的体育项目,例如,陕西的安塞腰鼓、广东的舞狮、甘肃兰州的太平鼓等。很多民族传统体育也可以设置在运动项目当中,例如,苗族的竹竿舞,侗族的抢花炮等。这样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增加了运动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还能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普及,体育教学的主旨也与时俱进。为了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力度。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解决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目前学校体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课外活动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及时对学校的课外活动和运动会进行改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动力,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会课间运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春季运动会
不正经运动范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