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2020-12-30山加甫
山加甫
疾病防治
牛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山加甫
(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镇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41312)
牛羊传染性胸膜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常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或者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从流行特点来看,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特别是春季、冬季发病率尤其高,并且该病的发病快、死亡率高,因此一旦发病就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本地发病情况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最急性型。
1 临床症状
1.1 慢性型 慢性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主要是因为急性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没有彻底治愈引发的,虽然相比于急性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症状较轻,但是也会使患病牛羊的消化机能、免疫力等受到影响,并且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很多患病动物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却长期带毒感染其他动物,因此诊疗人员应当注意鉴别[1]。
1.2 急性型 患病初期,患病牛羊的体温会明显升高,且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食欲减弱、反刍行为停止。另外患病牛羊的鼻、口角、唇处会有泡沫性的液体流出,之后会变成脓浆性液体。听诊能够听到胸膜摩擦音,按压肺部,有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病程的增加,患病牛羊的体温会逐渐下降甚至低于正常水平,最终倒地而亡。如果患病动物正处在妊娠期,则通常会引发流产,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1.3 最急性型 与急性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症状类似,在患病初期,患病动物的体温会快速升高,患病动物精神萎靡、食欲减弱、呼吸不畅,甚至还会大声呻吟。之后大量的肺膜渗出液会流到肺脏,并流入到胸腔,导致病羊黏膜发生充血,让患病动物感到呼吸困难。
2 防治措施
2.1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西医在给患病初期的动物治疗时,通常会用红霉素,然后将其融入到适量的浓度为5%的葡萄糖盐水中,或者也可以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5%的溶液给患病动物静脉注射。当然如果患病动物表现出体温升高的症状,也应当按照0.1ml/kg体重给患病动物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注射1~2次/d即可,具体用量也可以根据患病动物的体温变化酌情增减[3]。如果患病动物的病情比较严重,要对其采取强心补液措施,具体地可以给每头患病动物静脉滴注0.1g左右的乳酸左氧氟沙氯化钠注射液,使用1次/d,连用4d左右患病动物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强健动物的脾胃,加速病情的恢复,诊疗人员也可以给患病动物静脉滴注150ml左右浓度为10%的葡萄糖、0.3g左右的樟脑磺酸钠、0.7g左右的维生素C,同样注射1次/d,连续使用4d左右。(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药方如下:10g黄芩、10g麻黄、5g甘草、5g杏仁、15g生石膏、15g紫花西丁,混合之后研磨成细末,然后用适量开水冲调并搅拌均匀,冷却之后给患病动物灌服,1次/d,连续服用3d。
2.2 防治措施 (1)应急处理:如果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现有牛羊患病,则应当立即将患病牛羊隔离,并对其进行全面地检查、诊断,确诊之后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给患病动物治疗。另外,为了防止病情的蔓延,饲养人员应当按照1:200倍稀释的消毒灵喷洒整个被污染的场地、牛羊舍、饲管工具等,也可以用浓度1%~2%氢氧化钠溶液或者10%来苏儿对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每周消毒一次,连续消毒一个月即可。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病死动物需要立即对其无害化处理[4]。(2)日常饲养管理:冬春季节,饲养人员应当加大日常饲养管理的力度,合理的对饲草进行搭配,全面提升牛羊的抵抗力,让牛羊可以更好地抵御各种疾病。(3)养殖场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动物的次数,如果不得不引进,也不能从疫区引进,并且在引入时候应当首先将动物隔离一个月,观察没有异常现象,确定无病之后才可以将其与其他牛羊混合饲养。与此同时,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当切实做好牛羊圈舍的通风、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牛羊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的发生。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牛羊传染性胸膜炎是一种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就很可能导致整个圈舍的牛羊都会受到感染,使得大部分牛羊死亡,这样一来就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大养殖场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该病,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坚持自繁自养,科学引种,饲养人员也应当定期地对饲草及圈舍环境进行检查,有效确保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 马洪宝. 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5): 154-154.
[2] 贺延莹.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措施及防控方案分析[J]. 当代畜牧, 2016(2): 93-94.
[3] 冯志岗.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J]. 当代畜牧, 2015(32): 89-90.
[4] 南加.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J]. 养殖与饲料, 2018(9): 92-93.
(2020–07–02)
S858.26
B
1007-1733(2020)09-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