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实证研究

2020-12-30吕广霞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督导江苏省体质

吕广霞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相继出台若干法律、条例、文件、规定,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从2001年起,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多轮改革,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引入体育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等教育理念的同时,把体育课程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结果似乎收效甚微,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新的忧患。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加强监管,实施专项督查制度,从“强制”到“强治”转变

“强制”是用政治或经济的力量强迫,“强治”是用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管理、整治、监督、治理。从根本上说,强制是一种恶,是反人性的,因为“它把别人看作不能独立思想之物”(哈耶克),会对人构成不同程度的扭曲;但另一方面,强制又可以检验出创造性,适当的强制可以培养创造力,让人坚强进取。

在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加强督导评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职责。我国即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条例》,江苏省正在积极制定《江苏省教育督导暂行条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8号),完善教育督导制度,贯彻执行《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工作规则》。江苏省对省督学、督导团专家组成员、市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健全省督学责任区制度,开展省、市、县(市、区)督学进校园一日活动;健全督导评价标准中的“一票否决”机制等,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健康发展。建立有效督查、有效监控、有效查处的督导机制,促进教育督导机构自身工作运转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干高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促进督导考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确保督导评估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各项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进展。

2、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实施柔性“倒逼”机制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科学决策、管理与评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动态,积极引导各地各校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广大学生健康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与学生健康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江苏省于2010年起,建立省、市两个层面的监测站点,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体质监测范围,在全省13个省辖市确立了82所省级中小学和10所高校作为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固定监测点,连续5年,每年实测样本总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的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为了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有序、高效和质量,江苏省教育厅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组织机构、印发监测工作文件、召开工作布置会、确立省级监测点校、组织开展监测培训、统一印发工作资料、确立监测对象、项目、器材与测试方法等一系列工作,实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为强化监测质量,对监测工作实施全覆盖督查和巡查工作,形成全省和各市学生体质健康报告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通过监测信息反馈,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信息化管理,促进各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启动了大学一年级新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回溯生源地的社会公告制度。每年分别对30余所高校1万余名江苏籍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测,测试结果按照13个省辖市生源所在地进行排名,并正式反馈给各省辖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2011年又推出新的排行榜,除继续对身体素质进行排名外,首次对进步幅度进行排名。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认为,其意义在于突破体育工作固化的藩篱,让各地在竞争中强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急迫感,而并非设置一项让各地互相攀比的“教育GDP”新指标。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公示的柔性倒逼机制,改变了以往学校体育工作只在教育系统中的处境尴尬,学校体育工作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得到改善,这份倒逼生源地的学生身体素质排行榜实实在在成为撬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杠杆。“倒逼”机制引起媒体的关注,社会舆论加压,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被推进公众视野。从省教育厅→各地政府一把手→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学生,这样“步步紧逼”,实现了压力层层传递,最终目标是改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江苏省各地的高中普遍建立起与大学新生体质监测相匹配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查、测试工作体系,同时建立起从高中校对初中校的倒逼,让学生体质健康监督链条向下延伸,将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均匀地分摊到每一个教育单位身上。有些地方同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通知家长和学生个人,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五位一体”的群体行为。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保障基本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和启蒙者,是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业务咨询者。配备一支数量充足、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

江苏省政府在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2012-2015年)》(苏政办发[2012]64号)中明确规定,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科学合理配置中小学教师编制。学校按规定足额配备体育教师。相继印发《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试行)》、《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2009年修订)》、《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并建立体育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实施 “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对全省各县、(市)、区的体育教研员全员培训。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苏省要求各地中小学体育卫生设施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高级中学体育装备目录》、《江苏省初级中学体育装备目录》、《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目录》,配备适合学生特点、便于开展活动的体育器材;各校应根据生均4m2要求,建设标准化运动场和体育活动场地。体育部门和社会的体育场地应向学生开放。并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和自备情况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省体育局将此项工程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内容,为对社会开放的每片运动场地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采取学校积极筹资、争取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扩充场地设施,更新体育器材;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保障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4、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多项措施并举,齐抓共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身心、幸福一生的重要途径。《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要求;为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广大中小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江苏省每年举办“学生阳光体育节”。对“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试验学校”进行新增遴选,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档案、现场考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或访谈等方式,对各地申报健康促进金奖的学校进行考核验收;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考核工作;“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5、结束语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已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青少年体质,也是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与2010年相比,近几年江苏省学生身体素质总体上得到全面提升,速度、耐力、柔韧、力量、下肢爆发力等指标均得到提高,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平均值均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值。

实践证明:江苏省采取加强地方立法,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实施专项督查制度,从“强制”到“强治”转变;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实施柔性“倒逼”机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保障基本体育场地设施;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多项措施并举,齐抓共管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学校实施“强制体育”,是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督导江苏省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