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创建研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基地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社会体育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的出现,一方面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人民的体育活动,以及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对高等体育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特别是能够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根据当前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社会体育专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技能培养以及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培养的重点和中心。

1、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1.1、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然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已经作为评判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教育观念依然浓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缺少开展实践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可以分为3种建设模式,分别是校内、校外以及公共实践基地。在这之中,校内实践基地又可以分为3种模式,分别是 “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赛事策划与运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当然,实践基地模式只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基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其中。

1.2、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发展模式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有3种模式,其中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普遍所使用的模式,主要开展形式是让学生到各个商业健身俱乐部去,进行健身教学、咨询等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社会经验,不能够直接参与到实践管理中去。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一来校外实践基地情况复杂,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对接容易出现问题,二来学生的经验不足,不能够切实地进行校外实践活动。

面对这样的状况,高校可以开展校内实践基地,利用学校的体育馆、体育场等体育场所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不同的是,校内实践基地没有明显的商业化气息,校内实践基地比较重视社会效益,对于学生是十分友好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而且,教师在其中可以对学生起到监督以及指导的作用。根据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实行现实模拟教学,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功能,使校内实践基地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策略。

2、创建校内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2.1、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提供了时间的便利

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高便利的实践管理,学生们可以灵活地调整时间,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因为实践基地是在校内,学生可以随时到基地去进行观察、实践。当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理论后,即可到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检验,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资源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2.2、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校内实践基地依靠高校,对比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有着优秀的师资团队、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活动,良好的交流环境,先进的实践指导,并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师资团队可以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利于树立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未来从事社会工作能够保持良好的作风习惯,对学生的人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需要丰富和拓展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渠道,将课内外以及校内外的培养模式融合到一起,更好地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改变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根据现代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观念和社会需求,在社会体育课堂教学内外创新新的教学形式,以建立新的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结构,逐步从课堂教学课程向具体的实践环节推进,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知识面宽广以及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3、创建校内实践基地的充分性

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中,高校体育场地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校内实践基地的开发并不尽如人意,体育场所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校内实践基地的经营能力以及实践创业能力并未表现出来。因此,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应用和发展模式,高校体育场所管理将在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各地区高校体育场所的开放以及利用水平仍是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场地管理人员和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

目前大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程度较低,因为高校人员缺乏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经验,对于体育场所的开放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没有办法实施行业管理,没有办法有效提高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当前体育场所对于有偿开放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件以及规章制度,但大多是独立制定的,没有统一的进行规范,在执行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不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此外,高校体育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服务态度较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不能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3、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方便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1、结合现实,长远发展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全面结合现实的发展状况,服务于当前。现实既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起点,长远发展的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导向,所以高校在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定位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局限于眼前的需求,还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推动校内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2、师生共同发展

根据实践经验,在高校社会体育教育教学中,校内实践基地有助于师生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校内教育基地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程度的验证,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使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校内实践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工作实践中。

3.3、理念与现实的合理运用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创建要结合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理念,保证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基地中的展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另外,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限制下,实行合理的建设。

4、创建校内实际基地的具体方式

4.1、专项训练

高校体育场地是由高校自行建设的内部运动场地,一般用来满足学生、教师以及校内其他人员的运动活动,如,运动会、健身娱乐等活动,依据这样的需求所建立的体育场地。高校体育场所是社会体育学生实行运动实践、学习运动技能的物质载体,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若在未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那么就必须学会运动实践技能,如果学生没有进行亲身体验,那么就无法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目前,一些较流行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场地有某些要求,许多运动需要专门的运动场所,诸如,游泳、网球、保龄球等项目,如果缺少专门的运动场所,学生就无法全面学习运动的规范动作,当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体育教育时,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中可见体育运动场地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2、校内体育场馆开放策略

高校体育场所的开放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经营发展平台。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设施约66%集中在学校。不过,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主要用以教育教学方面,而不是公共设施,基本上不会对外开放。这样的状况表明校内体育设施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本质上是一种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内体育场地不能只考虑社会效益,还应考虑到在不影响学生、教职工使用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所已对外开放,主要是以租赁形式对外开放。显然,这并不是校内体育场地运营发展的终极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为学生场馆经营提供了平台。例如,根据学校的情况,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向体育场地管理人员提供体育场地冠名权利转让方案,或者是与体育赛事相关的赞助方案等等,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出的方案正常运作的话,也能够为学校体育场馆一方带去一定的收益。

4.3、校园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

学校体育俱乐部主要有两种开展活动的形式,一种是体育社团类活动,一种是健身馆经营。这是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地,在这里进行素质教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力以及体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综合潜能。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助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开展社会培训,使学生充分融入社会,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这一层次的教育,积极拓展其视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的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5、结语

校内实践基地有助于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阶段,社会实习是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职业培训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创建校内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性学习的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wo Funny Men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热闹的体育场
奥运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