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探究
2020-12-30宋佳玉于伟凡
宋佳玉,于伟凡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462000)
1 药理学课程定位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1-2]。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防治疾病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2 药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课程内容抽象复杂,理论性强并且涉及学科面广,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普遍感觉枯燥难学,课堂参与度不高[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新时期课堂教学需要,于是药理学教师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4-7]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但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并且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跟踪、评价、反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重归课堂,是药理学所有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 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简介
所谓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是指将基于课堂派终端的网络化教学和基于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方法既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可以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不断普及和推广。据统计,在校大学生100%都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这就意味着他们100%都能通过课堂派终端的网络化平台进行学习,这使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派获取专业知识并且可进行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重归课堂。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重塑了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是信息化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4 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按照学生视角,将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药理学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实践3个阶段。在这3个教学阶段中,教学实施的环境不同,师生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从而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4.1 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派网络终端进行。教师通过课堂派教学平台发布学习公告,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课堂派上传教学资料如上传视频、课件、复习资料、课后检测题、参考文献等,还可通过课堂派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按照药理学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料,也可自己收集学习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或团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时,可以利用课堂派向同学或教师提问,从而获得有效的帮助或辅导。当完成一个单元自学任务后,及时利用课堂派网络平台进行自我检测,评估自学效果,发现学习薄弱点,以便在后续学习中进行解决。该课前阶段的学习属于浅度学习,其重点是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4.2 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多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常常要求多元化。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自测的反馈情况,在课堂上面对面地讲授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并进行集中答疑。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让学生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心得,学生可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互相讨论,团队协作相互帮助,最后教师对学习情况做出补充和点评。该课中阶段是学生浅度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结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对知识点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
4.3 课后实践阶段
课后阶段多为线上线下结合阶段,此阶段多采用服务社会学习形式。线下为实践服务社区提供免费用药咨询和指导。在社区服务中,学生可以借助课堂派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协作交流和讨论。教师则担当起监督者和督导者,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帮助及专业建议,并协助学生解决在社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则主要是分组协作进行社区实践服务,担起用药服务和咨询的重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反思。课后实践阶段则是以深度学习为主,学生不仅要学会分析知识,还要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和创新。
5 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形式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落实,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其形式较多,且其评价频率比较高,比如课前自测评价、单元测试评价、平时作业评价、课题抢答和发言评价、实践作业评价等。总结性评价相对于过程性评价其频率都相对较低,主要包括期末笔试情况评价、实践报告书写情况评价。
总之,笔者认为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但在推广应用时仍需提出一些建议:(1)应加强药理学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料建设。学校应加强投资力度,鼓励更多的药理学专业课教师参与视频公开课、网络精品课程、微课以及案例视频拍摄。(2)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多采用大班教学,而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由于师生互动频繁,教师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建议缩小班级规模,采用小班教学,教学人数以30人以下为宜。(3)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药理学教师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这样就严重限制了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