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0-12-30张冲冲
张冲冲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通过这一模式的应用,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创新,加强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然而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现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影响其实践作用。因此,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指的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以学习某项运动的学生为基础,在相应场地内,构建出专业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完成与运动项目所有相关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来说,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采用该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俱乐部,在俱乐部带领下,掌握运动要领,挖掘自身的潜能,确保学生考核达标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俱乐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使教学活动符合每一个学生的要求,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发展;(3)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均能够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可按照训练方案,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培育出良好的运动习惯。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当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管理机制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严重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从高校管理层的角度来说,虽然对俱乐部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应用,但由于这一模式刚刚进入我国,依然处于起步时期,大多数高校管理层对其并不是很了解,未能准确掌握相关理论,一直按照传统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导致俱乐部发展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制约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价值。其次,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只有教学模式流程等内容的介绍,而缺乏奖励、惩罚、监督等多方面的内容,难以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引导与约束。
2.2、优秀教师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者,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而对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来说,由于其是一项新鲜的事物,导致我国高校依然缺乏俱乐部教学的优秀教师,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现有教师队伍当中,绝大多数教师为传统教师,并未接受过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的学习与训练,导致其对该教学模式并不是很了解,因而在设计教学时,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使俱乐部成为了一种形式。其次,教师结构也不合理,对于篮球、足球、田径等常见的项目的教师人数较多一些,而游泳、体操等项目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一些,特别是在田径项目上,教师人数最多,但报名的学生则很少,这样一种教师结构,不仅造成人员的浪费,而且还影响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
2.3、教学与学生需求不符
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时,经常出现教学与学生需求不符的情况。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来说,受到体育项目自身的特点,加之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使得各个项目参与学生的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篮球、足球等运动学生非常喜爱,因而参与的学生数量众多,而游泳、体操等运动则只有很少的人员喜爱,因而参与的学生则不是很多。对前者来说,由于人员众多,想要确保俱乐部能够容纳所有学生,则需要较为庞大的场地。但高校受占地面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俱乐部的场地规模并不是很大,很难容纳所有学生,导致一些学生被迫选择其他俱乐部,影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际作用。
2.4、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时,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评模式,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出勤率,即每个学期学生参与学习的次数。考勤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点名的方式完成,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俱乐部人数较多,教师无法认识每一名学生,经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影响出勤率的真实性;二是期末考核,即考察学生某项运动技能或技巧的掌握情况,但对于各个俱乐部来说,由于训练内容不同,因而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若学生参与多个俱乐部,则难以合理对其进行评价。
2.5、教学体系滞后
教学活动由很多要素构成,教学内容、方法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时,不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均以一刀切为主,即选择同样的内容,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受到身体素质、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一定差异,同样对所有学生进行指导,难以体现出俱乐部的最大作用,影响学生的成长。
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3.1、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作用,高校必须要制定出健全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管理层应对俱乐部教学模式产生更好地重视,并以此为基础,主动参与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会议的参与,一方面,学习到更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拉近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距离,学习对其他俱乐部教学当中存在的优秀内容,并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以形成适用于自身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机制。其次,还应以现有管理基础为基础,逐渐加入更多奖励、惩罚与监督方面的内容,加强对俱乐部教学实践的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并约束与引导教师的行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3.2、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想要更好的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应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首先,师范类院校应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产生更高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出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培养,向体育教师传授更多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的知识与内容,掌握更多的俱乐部教学方法,使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其次,在高校方面,引进体育教师时,不要只看其能力情况,而是要针对各个体育俱乐部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力最强,素质最高的体育教师,如很多高校当中,游泳、体操等俱乐部的教师数量非常少,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而高校因聘用更多游泳与体操等方面的教师。
3.3、基于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由于俱乐部规模有限,导致很多学生被动选择其他俱乐部,使得该教学模式未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之外,还喜欢攀岩、射击、跆拳道等,因而在设置课程时,高校可以增设这些运动的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项,确保更多学生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俱乐部的基础上,有效对篮球、足球等俱乐部分流,使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3.4、制定完善的考评体系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时,应制定出完善的考评体系,以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考勤方面,可以按照企业考勤那样,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学生考勤,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通过指纹或考勤卡的方式记录学生出勤情况,若在俱乐部学习4个星期之内发现,该俱乐部不适合自己,则可向学校提出转俱乐部申请,若在4个星期内,缺勤数达到了1/4以上,则无法转俱乐部。在每学期期末,教师通过设备将学生出勤信息导入出来,进而做出相应评价。如果学生参与过多个俱乐部,则只要达到一个俱乐部的要求,即可以给予其学分。在期末考试方面,高校应针对整个体育教学为基础,制定出统一的考核标准,准确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可以使各俱乐部的学生能够进行对比,使考核体现出更大的实践价值。
3.5、优化教学体系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应优化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分层。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针对整个俱乐部所有成员进行分析,准确掌握俱乐部成员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各层次当中,并在具有年级的限制,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只要学习能力相似,即划分到同一层次当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应针对其具体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每一名学生的要求,以提升其学习状况。一般来说,在同一个俱乐部内,最好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为优秀,即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运功能力,中间为良好,只具备简单的运动能力,最低为一般,即并不具备任何与运动相关的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来说,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当中。然而通过大量实践可以发现,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管理机制、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该模式的实践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高校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基于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制定完善的考评体系,优化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