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0-12-30豆祥祥
豆祥祥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提出的,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教育界的影响也不小。终身教育中体育的地位不容忽视,保罗主张把终身教育和体育进行融合,把道德、智力和体育锻炼进行结合,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终身体育的意义。体育锻炼是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对终身体育加以重视,推动学生在终身体育理念的基础上健康成长,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终身体育对于已经走上社会的学生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1、终身体育理念的概念
终身体育理念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体育教学也有了明显的指导作用。终身体育指的是把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当中。终身体育理念就是让体育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让人的一生都能够参与体育实践,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把这一理念进行很好的落实,以此为基础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终身体育理念树立起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终身体育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却没有与这些要求相匹配,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终身体育理念的认知不到位
当下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认知都比较匮乏,因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对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并不到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关注的只是学生身体方面的素质,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锻炼能力的养成并不关注。一些学生只是用敷衍的态度来上体育课,无法关注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这些学生虽然对终身体育不会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但是也不会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2、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竞技体育仍然占据的主导地位,现代体育中的一些休闲、健身、探险等内容却没有涵盖进来。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体育项目变得更加多样,武术、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体育项目难度大、训练比较枯燥,对身体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学生一时间难以对这些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同时,他们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很难形成主动的体育意识。
2.3、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
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每周一般只有四个学时,这样的课时设置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很多体育教学任务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而开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加以关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最终推动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并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够,更不用说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随之结束,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体现不出来,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会得到提升。此种情况与终身体育理念严重不符,对终身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2.4、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体育场馆设施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体育锻炼都要在这些体育场馆中进行。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并不全面,学校在体育场馆方面的投资不多,有半数以上的体育场馆没有达到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正常情况下体育场馆要配备完备的体育运动器材,学生和老师才有兴趣在这里进行锻炼。如果体育的场馆的环境优美,那么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提高。然而,当前情况下体育场馆的条件有限,体育运动领域的拓宽程度受到了影响,更别说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场馆设施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特征
当前高校体育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个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运动技能。如今的教学培养目标变得多样化,健康、生活、娱乐、教育等目标逐渐被引进。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以往的一次性教育理念开始向终身体育理念转变,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更加紧密,为高校体育未来的发展当然定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办学模式改革,让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千篇一律,而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要多样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他们要积极学习新的体育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4、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4.1、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观念
根据有关调查,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些人能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也是在身体出现问题之后才唤醒了自己这方面的意识。也就是说,体育运动只是在学校的一种形式。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和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在衔接方面做得并不够好,毕竟体育并不是高考的一个学科,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并不重视。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区别不大,即使有些大学体育教师想教给学生新的体育锻炼内容,可是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受过系统的体育教学指导,所以高校体育教师不得不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习。如此以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受到了影响。另外,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内容和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有些高校只是重温中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内容,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做得并不到位,学生对于大学体育也没有什么新鲜感更没有深刻的体会,难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少,终身体育理念的践行就成为空谈。还有一些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依然是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仍然是注入式教学,对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并不到位,所以这些高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学生的信念,把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的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有意识地参加体育锻炼,树立良好的健身意识,让终身体育理念成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校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推动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把高校育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现象进行改进,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在体育教学过程里面,要把终身体育的目标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多下功夫,积极主动地把体育活动技能用更高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
4.2、改变现阶段体育教育过于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局面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每天所要承受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大,很多人开始对健康更加关注,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体育锻炼就是实现他们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说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趋势。体育教学改革要与社会形势相适应,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感受体育锻炼对整个人生的意义,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素质教育和运动技术为主的局面,拓宽体育教学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
4.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不同学校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同一学校不同学科的建设也有显著差异,因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权力结构不合理,很多教师都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出来的本科生,而学术方面的体育教师比较短缺;第二,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陈旧,学术研究进展缓慢,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技术性体育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体育学科的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加强学术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为了让终身体育理念更好地践行,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4.4、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特色
每个高校所拥有的地区文化、高校环境、专业都有一定的区别,这就要求高校利用这项优势在保障基本条件和标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风格,而不是单纯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各高校要积极开拓吸收新的血液,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试验,逐渐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各高校也不能忘记体育学术方面的交流,在保持自身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学校的创新之处和先进经验,为院校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要对终身体育的教学改革加以推进。
5、结论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高校体育的职能也在发生了变化,高校体育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把终身体育理念转化为学生的信仰,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