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30何丽平工程师
何丽平工程师
(天津市浩物机电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0 引言
2016年重特大事故统计结果表明,每一起事故都与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间接相关[1]。如何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直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安全行为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规律与控制的学科。因此,将安全行为科学应用在安全管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中海油 “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系统、中石油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均是安全行为科学应用在安全管理中的现实成功案例。但当前国内非高危行业企业较少将安全行为科学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安全执行力层层减弱、全员参与度低、基层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不强等问题。笔者拟通过剖析安全行为科学成功运用的案例,结合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提出将安全行为科学应用于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期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与控制事故,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有所帮助。
1 安全行为科学内涵
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安全行为科学的目的是要从复杂纷繁的现象中揭示人的安全行为规律,并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应用于安全管理中,有效地预测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组织安全行为。
1.1 个体安全行为
个体行为分为生理行为模式和心理行为模式。生理行为模式主要受生理特征影响,即一个人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是指人的年龄、感官系统和生物节律。个体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受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影响。心理特征一般包括一个人的性格、经验、气质、能力和意识等,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心理过程包括一个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关系着信息的加工处理、对事物的态度及愿意为实现目标积极克服困难等过程。三者相互影响又共同影响安全行为。有关基本原理包括: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3];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4]:弗罗姆(Victor H. Vroom)的期望理论[5];劳勒(Lawl-er)和波特(Porter)的激励模式;皮特森(Petersen)的动机—报偿—满足模型。个人安全行为模型,如图1。
图1 个体安全行为模型Fig.1 Individual safety behavior model
1.2 群体安全行为
群体安全行为是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认同并积极遵守的行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其中,B为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为个人的内部动力、内部特征,E为个人所处的群体环境,f为函数[6]。该理论告诉人们, 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企业来说,P可指员工安全意识,E可指安全氛围,安全氛围由群体安全规范和安全压力构成。群体安全行为既是上述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包括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协调过程。
1.3 组织安全行为
从1980 年以色列科学家祖哈到2004年香港的单伯特[7-9], 众多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描述组织安全管理行为的关键元素组合。元素组合虽然众多且不同, 但几乎所有组合都包含有“安全第一、 安全文化管理、工具的质量、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及身体力行的程度、危险源信息交流程度、安全与业务结合程度、安全规章制度的质量、员工参与程度、部门负责程度、安全专业人员工作质量”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James Reason曾提出潜在错误理论, 认为组织过程中的失误及管理失效是最不易察觉的危险最大的“潜在错误”[10],并据该理论, 提出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如图2。
图2 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Fig.2 Reason model for organization fault
2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案例研究
2.1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
杜邦公司运用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充分考虑组织安全行为关键元素,将安全作为公司核心价值之一,将安全管理作为公司日常事务,安全在日常事务中具有最优先权,形成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重视安全文化管理,树立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的安全理念[11]。推行“有感领导”,重视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及身体力行的程度。有效避免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失误。
运用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并应用安全培训观察程序(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STOP),鼓励并倡导现场全体作业人员运用STOP卡纠正不安全行为,肯定和加强安全行为,STOP是非惩罚性的和非指责性的,尊重员工,强调双向沟通和交流[12],有效避免生产条件失误和增强监督实效。
运用人类行为公式,引导员工将安全看成集体团队的事,员工认为任何一个工作不止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他人,员工彼此互助、一起努力,最终实现所有人都安全。
运用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以及劳勒(Lawl-er)和波特(Porter)的激励模式,强调尊重员工,保护员工,重视对员工的正向激励作用,认为“任何一次对下级的行政处分都意味着上级的失败”,在杜邦的安全管理要素中有:职责、目标、标准、培训、检查、鼓励、事故调查等,唯独没有“惩罚”和“罚款”。
2.2 中海油安全管理
中海油运用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全面推行“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法,遵循不指责、不记名、不惩罚原则[13]。要求一线员工在工作之前必须统筹考虑措施、工具、环境和技能方面的风险,授予员工不干的权利,以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增强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有效避免生产条件失误和增强监督实效。
运用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劳勒(Lawl-er)和波特(Porter)的激励模式、皮特森(Petersen)的动机—报偿—满足模型,将激励性原则列入公司管理原则,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隐患上报人员给予正面激励。充分考虑中国国有企业特点,明确对隐患责任人不批评、不处罚,扫除隐瞒隐患的动机。
3 基于安全行为科学的安全管理
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参考安全行为科学成功运用的案例经验,结合当前国内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将安全行为科学应用于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3.1 组织行为
运用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充分考虑组织安全行为关键元素,避免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失误。企业决策层要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不能因为所处行业危险性不高而忽视安全,要将安全融入到日常生产经营中。不能有“安全纯粹是花费,至少短期不见效益”的典型观点, 这是组织安全管理缺乏内部动力的真正原因[14]。推行“有感领导”,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领导对安全的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和积极性,引导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要加强对各级管理层的教育培训,制定合理完善的奖惩机制。
3.2 管理体系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不能仅限于合法合规,更不能为了规避责任,其内部应该蕴含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原理。制定操作规程必须有现场作业人员的参与,提高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
3.3 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行为科学中的“需要”和“激励”理论,激发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在日常宣传教育培训中要强调安全最大的受益者是员工自己,人人安全才是真的安全,引导员工为自己、为工友、为集体而安全。亲情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可定期举办“员工子女安全日”,在车间放置职工全家福照片展板,将“亲情教育”融入到安全文化中去,让员工为亲人而安全。重视正向激励,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调动人有意识的正面行为, 抑制其负面行为,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物质和精神激励并重,既对个人奖励也对团队奖励,奖励要及时兑现、公开并持续。
3.4 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
运用Reason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充分考虑危险源信息交流程度和员工参与程度等组织安全行为关键元素。企业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不能只有安全管理人员参与,要及时发现和管控每一个风险,就需要全流程、全环节的实时监控[15],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面识别风险。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全员参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工作要想得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保证“高质量培训”和“有效激励”2方面都得到落实[17]。
(1)培训。对全员加强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在班组、部门会议等划出一分钟时间,形成“一分钟讲安全”机制[16],引导全员参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手册,通过展示典型隐患图册或者正确、错误作业行为对比图册的形式,提高员工排查风险隐患的能力。
(2)激励。首先应明确不惩罚隐患责任人,消除隐瞒隐患的动机。对发现风险和隐患数量多、有价值或价值较大,整改建议好的员工、团队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也可以对排查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随机奖励,以持续员工对排查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依据弗罗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奖励一定要定期(如每月)进行,而且必须有一定比例,满足即时性、易得性,适当增加一些随机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排查的积极性。
3.5 事故管理
运用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开展事故分析,分析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失误的根本原因,不能仅限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责任事故、监管不力等表面层次,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切中其弊,有针对性的完善优化安全管理。
4 结论
笔者通过介绍安全行为科学的内涵,运用安全行为科学研究杜邦公司、中海油安全管理取得优秀业绩的原因,提出将安全行为科学应用于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建议和措施。论文得出如下结论:
(1)安全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只有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管理才行之有效,在管理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站在员工角度,运用行为科学,鼓励安全行为,防控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各类风险。
(2)结合当前国内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参考安全行为科学成功运用的案例经验,提出基于行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建议和措施,改变非高危行业企业决策层不重视、安全主要靠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文化氛围不强的现状。
(3)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建议和措施还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方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