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系统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2020-12-30张爱兰主任医师曹庆贵教授

安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径公共卫生传染病

张爱兰主任医师 曹庆贵教授

(1.山东科技大学 校医院,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科技大学 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我国在2020年第一季度几乎处于停摆状态,目前虽然已经基本阻断境内疫情传播,但不敢轻言抗疫成功。截至2020年7月18日,我国大陆确诊病例83 660例、死亡人数4 634[1]。截至2020年7月19日20:09,美国已累计确诊病例3 821 184例、累计死亡人数142 686;全球(除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14 211 156例、累计死亡人数597 287,仅7月18日一天就有213 031人确诊[2]。依据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可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重大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事发突然、危害严重,往往对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转造成严重冲击,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医学领域的应对措施已有很多,本文主要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系统安全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后果最严重、占比最高的是重大传染病疫情。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本文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1.1 传染病疫情事件树分析

首先用事件树分析法[3]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可能的疫情暴发情况进行分析。以存在“传染性病毒”作为初始事件,进行传染病疫情事件树分析,如图1。

事件树可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可能的疫情暴发情况做出动态、清晰的表述,如图1。在“传染性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对其有效隔离,则系统安全(第1种状态),不会发生传染病疫情;如果未有效隔离,系统状态取决于后续措施的实施状况。如果“传染性病毒”被防护措施成功阻断、未传至人体,系统安全(状态2);如果防护措施不当、病毒传至人体,则有如下几种可能后果:“传染性病毒”传给非易感人群,则人携带病毒但未发病,成为“无症状感染者”,此时,如果能及时检测并将他们有效隔离,则可阻断传播(状态3);若未检测出或未成功隔离“传染性病毒”,则可能导致疫情(状态4);更严重的是“传染性病毒”传给易感人群而使人发病,其后果的严重性取决于控制措施的成效:如果能对病人严格隔离治疗,且进行细致、严密的流行病学调查、严格隔离密切接触者,则仍可阻断传播(状态5);若只对病人严格隔离治疗,但未严格隔离密切接触者,则可能导致疫情(状态6);若未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治疗,则必然造成疫情暴发(状态7)。显然,状态7是最严重的状况,状态4和状态6也是可能导致疫情的严重状况,必须严加控制,消除疫情暴发的可能;在发现传染性疾病时,应该立刻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防控工作,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即达成状态3和状态5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该事件树分析出的疫情发展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图1 传染病疫情事件树Fig.1 The event tree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1.2 传染病疫情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法可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宏观、动态分析。这里,用事故树分析法[3]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微观、深入分析。以“传染病疫情”作为顶上事件,传染病疫情事故树分析过程,如图2。

图2 传染病疫情事故树Fig.2 The fault tree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通过分析,图2所示传染病疫情事故树共有割集60个(最小割集数也是60个),说明传染病疫情发生途径很多,危险性很大;径集数有7个,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求取最小径集进一步开展事故树分析。将图2事故树转换为与之对偶的成功树,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为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传染病疫情事故树共有7个最小径集。

P1={X1,X2,X5};P2={X1,X2,X6};P3={X3,X4,X5};P4={X3,X4,X6};P5={X7,X8,X9,X10};P6={X11,X12,X13};P7={X14}

图2中的每一个最小径集都指出了一条控制传染病疫情暴发的途径,只要能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其中任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就不会发生传染病疫情。例如,只要能将最小径集P3控制住,即控制住{传染病人,携毒感染者,染毒场所},将其完全隔离,则传染病疫情不会发生;同理,只要能将最小径集P6控制住,即控制住{未做防护,口罩不符合要求,其他防护不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能保证所有人的防护措施是可靠和有效的,传染病疫情就不会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各个最小径集指出的途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理论上讲,只要其中一条途径(一个最小径集所指的途径)被完全控制,就不会发生顶上事件“传染病疫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针对多个最小径集指出的途径同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即通过冗余措施提高措施的可靠性,确保不会发生传染病疫情。同时,还会通过对实施难易程度和预期效果等因素的分析,优选选择预防控制措施。

在优选预防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通过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经判断,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顺序为:

Ιφ(14)>Ιφ(1)=Ιφ(2)=Ιφ(3)=Ιφ(4)=Ιφ(5)=Ιφ(6)>Ιφ(11)=Ιφ(12)=Ιφ(13)>Ιφ(7)=Ιφ(8)=Ιφ(9)=Ιφ(10)

分析可知,基本事件X14(相遇)的结构重要度最大,结合最小径集P7可知,只要控制住该基本事件,传染病疫情就不会发生。这也是目前能够复工复产的一个依据,因为导致传染病疫情的几个必备条件不会相遇,所以在局部疫区之外,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而不会发生传染病疫情。这一途径很明确,但对疫区并不适用。正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样,在有人发病的情况下,X5(染毒场所)、X6(消杀不彻底)的科学处理,X3(传染病人)、X4(携毒感染者)的有效隔离,X1(隔离不严格)、X2(隔离时间不够)的有效避免,X11(未做防护)、X12(口罩不符合要求)和X13(其他防护不符合要求)的可靠控制,以及X7(近距离接触携毒人员)、X8(进入有毒场所)、X9(触及携毒人员)和X10(触及染毒物品)的有效管控和处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上述事故树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分析结果加以选用。

2 事件应对方式及存在问题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的应对方式及成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政府采取坚决、果断的应对措施,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限制人员聚集、“封锁”疫区、对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强化治疗和做好物资保障,举全国之力应对此次突发疫情。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到2020年3月下旬已基本阻断境内人际间传播,取得抗疫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虽然之后仍有不间断的境外输入病例和偶发局部疫情出现,但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并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这些均已被(或即将被)彻底扑灭,为复工复产和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反观目前疫情仍严重的一些国家(如美国),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足,过分强调“自由”)、应对措施不当(不限制人员聚集、不要求戴口罩、强推复工复产)等原因,导致新发确诊病例仍处于高位(甚至屡创新高)、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目前远未看见拐点且无法预测何时能见拐点。这种情况不仅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利、对全球抗疫不利,而且对我国的抗疫有严重负面影响:我国原本希望努力将病例清零,消除疫情,然后从容不迫地恢复正常社会、经济活动,但目前不得不进行抗疫持久战,时刻准备着扑灭因某一输入病例引发的局部疫情。

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果断、科学、成效显著,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国外有些国家采取与我国类似的应对措施(如韩国、日本等),也比较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发展,但也有些国家应对措施不当,疫情仍然严重。

2.2 公众的应对方式及存在问题

2.2.1 公众应对情况简述

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情况,总的来说,我国大陆公众服从政府统一安排,主动采取措施预防传染,必要时积极投身抗疫工作,为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建立了良好群众基础和坚实社会保障,主要表现如下。

(1)万众一心,支持与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全国人民服从政府统一安排和要求,不聚集、不流动,按照规定时间(14天)居家隔离,并做好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个体和家庭防疫工作。

(2)主动参与,为防疫、抗疫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基层管理人员,如城市街道居委会及乡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均认真负责,不顾劳累与风险,积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和辖区居民的服务工作;众多志愿者积极参与防疫、抗疫的活动中;对于普通民众,有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资源,主动为防疫、抗疫服务,如有人专门接送新冠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有人开着自己的挖掘机无偿参与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中等。

(3)信任政府,主动提供与防疫有关的个人信息。按照政府和各级基层组织的防疫要求,主动提供与防疫有关的个人信息,如是否到过疫区、是否与疫区来的人接触、14天内是否出国或出境等;防疫工作的后期,各地均制定了健康通行卡(或健康码)制度,绝大多数民众都积极申领,为各地监测人员流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工作奠定基础。

(4)保持警惕,制止和举报违反防疫规定的人和事。全国人民对防疫工作保持高度警惕,主动制止和举报违反防疫规定的人和事,如制止违反居家隔离规定而在小区跑步的人、举报小区封闭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举报出境归来但不做报备的人等。这些做法为防范疫情扩展建立了良好环境。

2.2.2 公众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公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有的人不按照政府要求行事,不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如不按照规定时间居家隔离、不报备自己(及家人)的行程甚至隐瞒去过疫区的行程等,这些行为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郑州郭某于3月1日出国并经过多个境外机场,3月7日回国,但故意隐瞒出境史,还乘坐了火车、大巴、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造成自身染病、多人隔离的后果;济宁一个监狱工作人员的家属从疫区归来但未报备,最终造成200多人染病的严重后果。

(2)有的人对传染病疫情的危害不清楚,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疫情防控不在乎,也不设防。例如,郑州郭某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还有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不听规劝进入疫情高危区域等。

(3)有的人由于对传染病疫情的危害严重性和后果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产生心理恐慌,做出不理智行为,如相信未经证实的虚假宣传,乱服“防疫神药”和偏方,好像“只要吃不死,都要试一试”。在我国,双黄连经过未能证实的宣传,很快遭到疯抢[4];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反复推荐抗疫“神药”羟氯喹[5]等。

(4)有的人哄抢物资和轻信谣言。普通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戴口罩、消毒、洗手等,相关防疫物资在疫情之初遭到哄抢,市场出现断货,对全社会的防疫工作、特别是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地方出现哄抢基础生活物资的现象,使得这些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猛涨;更有甚者,国外有的地方哄抢厕纸。另外,防疫期间,有些人不加分析地轻信谣言,给自已的身体健康和全社会的防疫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如喝酒和抽烟能预防新冠肺炎、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等[6-7]。

2.2.3 提升公众应对能力的对策

为提升公众的应对能力,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通过学校、社区及媒体宣传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提升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首先,要充分利用权威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声望,由专家给出关于防疫、抗疫的正确方式和指导意见,公众会乐于接受并遵照执行;第二,对于各种虚假信息,要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揭露和驳斥,以防其对公众造成错误引导;第三,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加强宣传和引导,培养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意识是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对外部风险的警觉性、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进行自救和他救的积极性、灾后心理恢复能力等[8]。

(2)要及时、准确通报疫情情况。政府可通过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准确通报疫情情况,当公众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就能避免恐慌,更加积极、理智地应对疫情。

这些对策在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得到很好的执行,防疫、抗疫的成功也证明这些对策的科学性。因此,在尚未结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要注意这些对策的应用。

3 结论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应对策略,可以借助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方法,对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对策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政府的应对成效显著。但是公众在疫情应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小径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小径
小径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桂小径油画作品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