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同善堂义冢碑考释
2020-12-30程伟中华慈善博物馆
文|程伟 中华慈善博物馆
慎终追远、入土为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恪守的传统。《诗经·小雅·小弁》有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到了明清时期,一些民间善人捐资设立以丧葬类为主要职能的慈善机构,这类慈善机构的名称较为繁多,五花八门。有以“善会”相称,如掩骼会、白骨会;有以“善堂”为名,如恻隐堂、锡类堂、积善堂等。前者在明代为多,后者在清代更常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宋代的漏泽园,还是明清时期的丧葬类会堂,其慈善活动见诸史籍记载者较多,相关遗迹及实物遗存较少。中华慈善博物馆馆藏的“海门同善堂义冢碑”则是一件典型的丧葬类慈善机构相关文物。
海门同善堂义冢碑采用麻石刻制,长190厘米、宽45厘米、重约2吨。石碑正侧两面题刻,正面刻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记载道光十六年(1836年)底同善堂职员杨秀岩等于海门半洋沙崇海镇北之新港置买土地,以其历岁粮产收入供同善堂收埋无主尸棺使用。
碑文中提及的捐资人杨秀岩在《光绪海门厅图志》中有相关记载,其为“崇明附生,法吴范氏义庄,置义田数千亩,以赡族人;领建节孝公祠,蠲田供春秋二戊祭祀,并赡孤孀”,可见此人在地方多有善举,曾效法苏州的范氏义庄,置买义田数千亩,以周济族人;领建节孝公祠,捐助田产作为定期举办祭祀活动经费,还赡养孤儿孀妇,教化乡民。
值得一提的是,杨秀岩之子杨朝栋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进士,曾任苏松镇奇营守备、右营都司等职。据方志记载,杨朝栋骁勇善战,面对当地常有海盗出没,劫掠为患,他通过周密部署,出其不意闯入盗贼巢穴,将盗贼十余人全部擒获,为地方百姓除去一大祸患。杨秀岩也因子贵而诰封昭武都尉,80岁时“重游泮水”,深受乡民敬 仰。
中华慈善博物馆馆藏的海门同善堂义冢碑
石碑侧面刻于光绪年间,记录光绪十二年(1886年)5月,众善堂职员茅云衢、曹以仁等,因崇海镇新港原来之义冢行将坍入江中,乃另行捐资于汤家镇北富民沙西置地,重建义冢,其每岁完粮则委托临近的镇海寺代理。根据这一描述,我们得知,原来的同善堂此时已改名为众善堂。明清时期,以善堂作为慈善机构名称者众多,如宝善堂、积善堂、兼善堂、乐善堂等,其名称多引经据典,表达一定的机构宗旨和慈善理念,如宝善堂出自《礼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积善堂源自《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兼善堂出自《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乐善堂引自《后汉书》中的“为善最乐”等。同善堂和众善堂都是清代较常用的慈善机构名称,主要表达善与人同、同襄善举等含义。
根据侧面碑文,原来的义冢因受到长江坍塌的威胁而从崇海镇北之新港搬迁至汤家镇北富民沙。关于崇海镇,据新版《海门市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形成。该镇与崇明隔江相对,取用崇明、海门两个地名首字为镇名。1950年坍入长江。”可见,历史上崇海镇存续的时间不过百余年,由于相关物质遗存极为稀少,这块石碑成为崇海镇存在和海门江岸变迁的重要物证。碑文中提及的镇海寺在民国《海门县图志》中亦有记载:“清道光时建,有屋六间,占地七亩四分,今小学设焉。”镇海寺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小学,其代理众善堂粮田收入的职能是否仍在持续,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据《光绪海门厅图志》记载,海门义冢遍布境内,远超其他毗邻州县,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一是清初以来,随着长江主流南倾,海门新生滩地涨出,不少移民来此垦荒,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贫寒亡故之人只能依靠慈善机构料理后事。二是明清时期的海门屡受潮灾侵袭。方志资料中有关海门遭遇潮灾的记载颇多,仅明清时期被《江苏省志》大事记收录的重大灾害就有1390年的潮灾、1413年的潮灾、1443年和1461年的水旱灾害、1672年的坍塌灾害等。这些灾害通常导致大量人口意外死亡,如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扬州府海门县报:初三夜飓风大作,潮汐腾涌,冲坏房舍,溺死居民、牲畜无数。朱元璋命工部遣官前往检查并修筑堤岸,赈济灾民。8月13日,大风雨三日,海潮泛溢。通州海门县风潮坏官、民房舍,漂溺者众多”。1672年,海门县甚至大半坍入江中,县城毁坏,辖地一度并入通州,可见当时灾害破坏力度之大。三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在全国最为发达,民国《吴县志》曾这样写道:“吴中富厚之家多乐于为善,冬则施衣被,夏则施帐扇……岁荒则施粥米。近时又开乐善好施坊例,社仓、义仓给奖议叙,进身有阶,人心益踊跃矣。”可以想象,明清时期,大量江南地区人口涌入海门,在垦荒拓土、繁衍生息的同时,也必然将江南的慈善文化和传统带入海门。因此,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以及许多移民来自具有深厚慈善底蕴的江南地区共同造成了海门义冢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周边地区的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半洋沙崇海镇之义冢,还是搬迁后的汤家镇富民沙义冢,在《海门厅图志》中均没有提及。然而,此两处义冢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且与方志中记载的其他义冢相比,同善堂义冢规模较大,田产较多,存续时间较长。因此,海门同善堂义冢碑不仅是海门江岸和地名变迁的重要实物佐证,还填补了方志记载的遗漏,丰富了我们对晚清海门丧葬慈善机构运行的认识和了解,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海门同善堂义冢碑不仅是海门江岸和地名变迁的重要实物佐证,还填补了方志记载的遗漏,丰富了我们对晚清海门丧葬慈善机构运行的认识和了解,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