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 谱 识 腔
——曲谱研习与曲唱审美

2020-12-30张丽真

曲学 2020年0期
关键词:九宫曲谱唱法

张丽真

清曲承传的底蕴是,曲家口授,流传曲风。今世曲家难求,曲社求道,建立曲风,须先确立唱法。唱法见于典籍、亦可寻索于曲谱。本文就曲社拍曲所用曲谱及其所附的唱法指引,探索实践,从而尝试巩固唱法、确立方向作简述。

一、 曲谱应用

曲谱不单是一个提供唱腔工尺的工具,亦是一个可以让习唱者了解一种曲唱风格的音乐资料。不同的曲谱,承载着订谱者的曲唱审美。

昆曲唱法,虽有很多论著可读,然付诸实践,只有随师研习,一字一腔,精研于规范,钻探于口法,细磨于曲情,以臻成曲;“口传心授”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当下曲界兴盛,但真正能得曲家亲炙的,寥寥可数,很多曲社、曲友习曲,只能靠一些名家曲唱录音和手上的曲谱,以作依据。

有些人认为手中有谱,就能唱,在理论上可以说得通;在艺术上并无实质意义,盖因一谱有一谱的唱法,一曲有一曲的构思,非是唱准板眼工尺,就能成“曲”,好比写字,每个字笔画结构齐备,也不等于是书法作品。

这里所说的,正解释了一些曲友的疑问: 手中拿着曲谱,耳中听着曲家、表演家的录音,为什么会发觉很多地方对不上?是唱曲者错了?是谱曲者错了?听不明,看不白,那就只好按感觉,在两者的差异中自行选取依从。——这是唱之无法、无师可从的症结所在。

当下大部分曲社面对的困难,是没有曲家指导,在这样艰难的景况下,就只能勉自求进。曲社拍曲,若能有方向,求道之途会比较容易。要确立方向,第一步就是要考虑用谱的选择。按谱行腔,这是基本,依腔传情,这是求道。沿用一本曲谱,若能深研细揣,发之于口,日久就能形成一种唱腔风格,这也是曲社长远发展的路向指标。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第一册“例言”页17

香港和韵曲社拍曲,剧曲用俞振飞编订的《粟庐曲谱》和王正来编订的《曲苑缀英》;散曲除《曲苑缀英》外,也用《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1)《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王正来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郁一阁曲谱》(2)《郁一阁曲谱》,王正来订谱之散曲集。等。当中,用得最多是《粟庐曲谱》,主要是这曲谱附有《习曲要解》,其中对工尺符号、十六种唱腔均有详尽解释。这些内容,对于习曲者来说,是重要而必需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曲家、表演艺术家的曲唱录音中,体会“俞家唱”的韵味,以作习曲的重要参考资料。至于《曲苑缀英》,大部分曲谱后面所附的唱法讲解,也给习唱者提供了不少唱法上的指引。作者王正来早岁受业于曲家宋衡之,及后拜昆曲大师俞振飞门下,深得俞家唱法精粹,所以在该谱《凡例》和《习曲要旨》中详述的各种唱腔口法,大致上和《粟庐曲谱》中的《习曲要解》相同。上述两谱所载有关唱腔口法的应用,可说是完全相通,并无差别,因此,研习这两谱的唱法,就可以尝试整理出清晰具体的曲唱方式。至于用以研习散曲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是王正来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里面所载的四千多支南北曲,在逐曲订定小眼及添润行腔后译出的简谱。他在该书《例言》中说:“本书的译谱,旨在尽量忠实完整地体现《九宫大成》时代昆腔谱唱南北词曲的原貌。译谱的方法,按照吾国古代乐府声辞融合的特征,用依字行腔络绎法进行,尽可能发掘出原工尺谱宝贵的内涵。译谱的步骤,首先将《九宫大成》全书各曲每字标圈四声阴阳(北曲无入声,分别派叶平、上、去三声)。第二步,对原工尺谱进行增点小眼(头、末眼);于南曲,则略加润色——如上声之嚯腔,去声之豁腔,入声之断腔,平声之掇、叠、擞诸腔;北曲行腔多顿挫闪赚,除对出口腔依字声略加润色外,多增小腔,多点侧小眼,成昆曲演唱工尺谱,然后再将演唱工尺谱译成简谱。”此外,他又在每个曲牌下注释,或解构格律,或附述来源,是研习散曲的最佳材料。

二、 唱法实践

识谱,不单在将工尺板眼唱顺,依字问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叠腔之用于平声字、嚯腔之用于上声字、豁腔之用于去声字等,又各种润腔唱法如擞、撮、啜、滑、垫等。上述唱法规范,在《粟庐曲谱》的《习曲要解》中均有细释举例。在《曲苑缀英》中,曲字均标出四声,俾唱者能即时对照字声与唱腔腔格,既助掌握规范,又知如何泽润过渡。此外,《曲苑缀英》每曲后的《唱法讲解》,除述字声腔格外,又提及行腔中气息的变化,以求唱出曲情。而《振飞曲谱》的《习曲要解》,除收录《粟庐曲谱》的《习曲要解》外,加入“字、音、气、节”唱曲艺术中四项技术的阐述,均是习曲者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习曲者可自行延伸研读其他有关典籍,再细听前辈曲家的录音,以兹印证,参照摹仿,长期下来,能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唱法,对以后的曲唱,有极大裨益。

当一套唱法概念形成后,就能在依谱演唱时,对曲字行腔既含规范又添润饰的音乐旋律,了然于胸,唱得踏实。要达到所谓“出字重,行腔婉”、“死腔活作”,依字问腔的过程,是第一要务。对曲字行腔有了清晰的理解后,就可以进而透过对曲意的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务求声情相融,气韵生动。

既有唱法,习曲者便可以尝试应用于所有曲唱上。以尝试解读演绎《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中唐寅散套《春景》首曲[步步娇](3)此谱为王正来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本曲曲谱增点小眼并添润腔的工尺谱;所译简谱载于《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第二册卷二,页32。为例,整理出下列的要点,务求行腔不会平直干涩,充分展现曲情:

[步步娇]仙吕宫 小工调 羽调式

全七句: 七、五、五、四、四、五、七

加赠一板三眼曲,十三板,首四字散唱,第五字起板。

第五句作五字,通篇押“萧豪”韵。

王正来手抄工尺谱,载于《郁一阁曲谱》

句:

一: “楼阁重重”四字散唱

“楼阁”二字散起连唱,“阁”入声,唱断腔

“重”撮口出字,阴出阳收,“东”、“风”阴平,两字均须重出口

二: “只”入声,唱断腔

“玉”入声,唱断腔

“砌”阴去声,“仩”后轻豁,“六”后落腮

“兰”阳平,唱完上行工尺始换气接下腔

“芽”阳平,齐齿出字,“四”、“尺”中间小写的“上”是垫腔,虚唱

三: “垂”阳平声,撮口出字,阴出阳收

“杨”阳平声,一口气唱完工尺,中眼“尺”下落腮

“金”阴平声,须重出口,并于第一个工尺后偷气接下腔

“消”阴平声,齐齿出字,重出口

四: “绿”入声,唱断腔

“映”阴去声,“伬”后轻豁,“五”后换气接下腔

“河”小写的“伬”是垫腔,虚唱,“仜”后落腮,最后“五”是带腔连下字

“桥”阳平声,齐齿出口,阴出阳收,侧中眼偷气接下腔

五: “燕”阴去声,齐齿出口,“尺”后轻豁

“刚”阴平声,重出口,出字后偷气接下腔连下字

“来”阳平声,一口气唱完上行工尺连下字

“到”阴去声,“工”后轻豁,“尺”后落腮

六: “心”阴平声,重出口,出字后偷气,虚唱“尺”连下字

“事”阳去声,“工”后轻豁,“尺”后落腮

“眉”阳平声,气口下虚唱“五”带擞腔

“梢”阴平声,重出口

*“眉梢”二字撤慢,以加强情绪,后返回原速

七: “恨”阳去声,“五”后轻豁

“人”、“归”二字连唱接下字

“不”入声,唱断腔

“春”阴平声,重出口,并于第一个工尺完结后换气,再接下腔

“归”阴平声,重出口,中眼“上”落腮

三、 建构审美

曲之美听,表是声情,里是规范,两者不可缺一。

曲音之美,与我国两种古典艺术: 古琴音乐和书法,最为类似。三者虽然是不同形态的艺术,他们的共通点,就是线条性的美。

古琴音乐的韵,以右手弹拨实音、按音、泛音构成,而左手的各种吟揉绰注等技法,营造琴音的虚实、徐疾、顿挫、刚柔,意韵丰盈的乐音线条,是乐音之美。

至于书法,不同的书体、不同的笔法,展现出的体格面貌,也就是变化多端的线条组合。笔法中的方圆、藏露、中侧、提按、转折、取势、呼应等,都是线条的运动,是笔墨之美。

昆曲是文人歌唱艺术,以体现文人气质为目标。所谓文人气质,就是“书卷气”。在俞家唱法中,要求腔融于字、字展于情,曲字成篇,有起承有转合,犹如一篇灵动鲜活,气息饱满、格局完整的书法作品,是肉声之美。

在实践上,强调用牙箝的运动,营造行腔气息轻重虚实的变化,应用“落腮”口法,唱出叠腔、啜腔、擞腔、嚯腔等,辅以四呼五音的应用,仿如把发音器官、部位,变成一管毛笔,气饱似浓墨、气虚似牵丝,把一段段的工尺,变成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高下颠落、抑扬顿挫、活泼生动的肉声线条,唱出无穷的韵味。这些线条形像、声音,正是文人艺术追求韵味的审美。

有了审美的基础,研习曲唱时,便知方向,能对自己有要求,对他唱有辨识,这是我们在没有前辈曲家提携指引下,曲社的拍曲能维持活力和延续性之所在。

猜你喜欢

九宫曲谱唱法
曲谱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赵倩作品赏析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夏日之恋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