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融入

2020-12-29冯磊

中国商论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创业教育意义

冯磊

摘 要:在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相关政策背景上,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十分重要,这也是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要求。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法治作为重要的教学价值指针,在确保教学合法性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水平,保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保证了创业的合法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不仅缺乏制度保障,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就对大学生创业教学中,融入法治思维的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并且从中分析法治思维的融入教学措施。

关键词:法治思维;创业教育;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a)-193-03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进行自主创业也是目前大学生的重要职业选择。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不仅要在各种政策上、学习平台上、资源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还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气氛。此外,在創业教学中,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内容是非常多的,比如有知识产权、税收政策、企业融资等多个方面,学生在创业中所需要面对的法律事务十分繁多。因此,在开展创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法治思维的融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还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的创业权益,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质量。

1 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创业教育中融入的意义

1.1 有利于进行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加强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创造性人才是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2015年,国务院就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各个高校要明确办学思路,重视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加强对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将大学生的创业教学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学,并且从中渗透相关的法治素养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因此,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

1.2 实现法治中国梦的要求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加强法治思维的渗透,是开展法治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明确了我国未来的法治建设目标和方向,并且对于未来的法治蓝图进行了勾绘。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人才,是肩负着法治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也是我国进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其法治素养也是影响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学中的渗透,是推动实现法治中国梦的重要环节。

1.3 有利于实现经济转型

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高等教学院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个产业都进行了转型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特别是进行创业人才培养,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改革创新能力,从而更好推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使得我国的高校教育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1.4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实效

加强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我国也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率。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时间不长,创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较高,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历,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比较低。而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在提升大学生法治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科学的路径,从而避免因为法律水平不高而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创业失败。因此,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2 当前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融入存在的问题

2.1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加强法治理念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在进行法治理念宣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心理感受。在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创业理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知识的传播过于被动,学生学习过于依赖老师,导致学生所吸收的知识十分有限。此外,在进行法治理念渗透的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教师的作用,从而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创业教育的影响,比如,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在教学中,教师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教师的权威性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特别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学生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逐渐地减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所以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在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创业教学的重要性,常常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开展创业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开展共性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融入法治理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2.2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学中,大部分采取的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仍旧采用被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样的教学模式上,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不能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给当前的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随着新媒体工具的出现,学生对于新媒体工具的应用熟练程度往往要比教师高,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不断下降,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排斥心理以及逆反心理。所以,要想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必须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教师关于新媒体技术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维护教师的权威性。

2.3 教学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法治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外界存在的噪声,会对当前的法治教学、创业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接受。在进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涵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因为学生的反馈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还能为教师调整和优化今后的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学中的渗透,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

2.4 创业教育缺乏法治理念的渗透

在大学生创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法治理念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因此加强两项知识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要,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体现在创业教学中,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效果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是许多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过程中,过分注重对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内容,缺乏对法治思维的正确认识,导致法治思维在创业教学中得不到有效融合,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创业人才的法治理念,无法培养更高素质的法治创业人才。

3 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措施

3.1 加强对常态化和精细化创业保障机制的探索

加强法治思维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融合,有利于调整创业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创业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传授相关的创业技巧和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创业者。要加强法治思维在创业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要加强建设精细化和常态化的创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为大学生的创业设计了整体的法律框架,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法治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方向。高校要加强顶层制度政策上向现实管理规定的转换,为保障大学生的创业权益提供法律保障。针对于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和冲突,比如创业和学业之间的冲突问题,高校要正视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完善相关的创业支持制度、相关的配套政策、相关的创业休学制度、创业补贴等制度,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通过建立相关的条文制度,不仅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保障,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合法性,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奠定有效的基础。第二,高校要明确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要防止大学生借用创业的名义不学无术,逃避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创业教学过程中,高校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政策对大学生的创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并且通过相关的条文形式规定下来。第三,高校还要完善关于大学生创业权益的认定标准,比如大学生的创业成绩可以换算一定的学分等,明确好大学生创业的权利和义务后才能确保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创业保障制度,是加强落实法治思维在创业教育中有效渗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做好的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3.2 完善创业教育内容

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完善创业教学的内容。因为创业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商机,整合相关经济资源的过程,要将个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相关的程序开展自主创业,因此在创业教学中加强法治思维的渗透十分关键。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有领导分析能力、财税分析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此外,关于大学生的创业法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创业过程中会涉及企业的注册问题、企业的融资问题、资金的借贷问题、股份的合作问题等多项内容,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也非常多,比如有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就很难保障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合法性,进而也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和质量。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法治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引入法学水平较高的创业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师其专业都是以商学为主,由于专业的影响,他们的法律知识十分有限,因此要加强法治思维在创业教学中的渗透,高校就必须建立法学水平较高的创业教学队伍。因此,在建立教师队伍时,可以从吸收同时具备商法法学两方面的教师,进而对整体的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加强法治思维在创业教学中的深度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第二,在进行创业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企业在成立和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课程的教学,比如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在融资过程中、在管理过程中等多个环节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教师都应该对目前常见的企业经营法律问题进行专业的案例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去规避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技巧等进行分析,从中更好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創业成效。

3.3 优化当前的创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创业教育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