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29王艳梅李国江
王艳梅 李国江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引入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但是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阐述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存的问题,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相应地成为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紧要任务。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引入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阐述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存的问题,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
一、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促进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已经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利用PHOTOSHOP绘图软件进行设计和色彩搭配,利用FLASH软件和3DMAX软件制作出服装的模拟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掌握服装的样式和结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但是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还过于简单和笼统,部分内容已被淘汰,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能及时开课,缺乏对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存在薄弱环节,跟不上时代发展。例如服装CAD软件还没有完全应用推广。通过开设服装CAD课程,可以让学生借助服装CAD软件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样片设计、放码、排料和工艺单设计,并把这些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综合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可以直观的演示、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课前收集制作图片、动画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以反复利用播放,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板书画图的时间,增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可见的图像和动画,并伴有声音等多种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精神集中状态,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有效利信息技术,突破了现实的局限性,把传统教学的不可见不可能变成可以看得见,看得明白。例如服装设计,可以把设计出来的服装图像通过电脑和投影直接显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服装的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改变衣领衣袖的位置或者大小形状等,电脑技术对图像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关键。要想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现代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教师需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知识,否则就有落伍的危险。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增长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拓宽老师的知识面。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另外,还要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要走进企业,学习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传授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以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的时间太少,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四、信息技术运用在多种教学方法中
首先是在项目教学法中的运用。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把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是信息技术在讨论教学法中的运用,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督促他们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改革过程,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強大。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针对社会需求,与实际衔接,注重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柳君芳.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5-6.
[2]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朱永新.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J].教育评论,2007.
[4]刘海.教改总动员[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