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小衔接背景下儿童学习力的培养
2020-12-29王晓
王晓
摘 要:一直以来“幼小衔接”工作都是幼儿园大班教师的工作重点,如何在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家长们改变旧有的超前教育理念,还要积极探索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严格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把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从幼儿园到升入小学学习的顺利过渡。由此可见,幼儿园阶段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幼小衔接背景下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幼小衔接;儿童学习力培养;策略
一、目前幼儿园幼儿学习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方式形式化,实质性内容较少
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学龄期准备阶段,和谐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如果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将一些乏味的知识灌输给幼儿非常困难。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不能过于表面化而忽略重要的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开始之前就将活动的过程、内容和目标进行预设,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却往往会忽略掉幼儿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思维接受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设计好的东西并不能够很好的传递给幼儿,出现幼儿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复或很难从教师的活动任务当中学习到有效内容,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也是半懵半懂的情况。教育活动任务结束时,幼儿也很难从中学习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游戏活动的任务目标和过程没有有效结合。
(二)幼儿学习兴趣不强,教授方式难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理尚未成熟,教师教授的方式则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比较乏味但是又必须要学会的东西,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手段将这些知识最大化的传递给幼儿。教师带给幼儿的兴趣不能只是一时的吸引在那个当下,当这种兴趣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幼儿很快就忘记了。如果幼儿只是一时的兴趣,那么当正式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难重新进入状态,因为他们已经有过兴趣,然而当下的这个任务却并不能够给他们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例如: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常会使用“神秘盒子”做教具,请幼儿猜猜盒子里有什么,猜对的,老师发小奖品。幼儿拼命猜想,积极抢答,但当教师拿出盒子里幼儿常见的物品后,常常无法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会激发幼儿对于“未知”和“神秘”的兴趣,当不再未知和神秘的时候,兴趣便消失了。对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失去积极性。
(三)幼儿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引导性不强
由于幼儿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完全发展,教师要注重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发展状况和整个学习情况。在目前很多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多数的幼儿园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发展,但对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却尚存不足。其实,通过动手操作过程对幼儿进行思维的开发时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两者相结合,幼儿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相应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开发,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太过于困难。如在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选择操作材料做实验时,通常直接挑选最方便使用的,而不会将教师准备的各种材料挨个尝试,进行思考验证。可见单纯的动手操作并没有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儿童学习力培养的策略
(一)围绕活动目标,加强活动引导
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时,要时刻铭記围绕教学目标,按照活动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按设计的流程去实施,如有失误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更多突发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一个好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要积极的引导幼儿手脑并用,在动手的同时将思维融入进去,并能准确的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确定教育内容、选定活动材料、设计教学程序。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很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总结出活动的意义和知识点。避免出现整体活动很热闹,却过于注重形式偏离了核心目标的掌握。
(二)明确幼儿需要,提升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要足够了解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符合其发展的活动方案,提高幼儿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年纪,这个任务我是否能够完成?我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将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了解幼儿的思考水平和实践经验,将引导任务建立在幼儿的关注点上,真正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我班根据幼儿近期的兴趣爱好,与他们共同商量确定学习内容“探索星空的奥秘”,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有关星空的资料,布置活动室环境,将较宽泛的星象知识融入到班级的各个区域,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学习,幼儿学习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极大发展。
(三)动手动脑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要特别注重幼儿的手脑结合,促进全面发展。在组织大班幼儿游戏的中,注重空间知觉及听觉注意力的培养。幼儿的视知觉和听觉注意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接受理解信息。良好的倾听的能力,能够满足思维节律的需要。游戏时,首先为幼儿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无关刺激和干扰。游戏内容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交代游戏任务的语言明确具体,易于幼儿理解。游戏难度设计由简至难,循序渐进。如:走迷宫、连连看、找不同、换杯子、听词拍手、涂色游戏、建构等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自我专注力系统,帮助他们在积极进取的环境里收获灵活运用注意力的快乐。此外还要逐步增强大班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引导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灵活性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结束语
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如何做好准备迎接小学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幼儿教师要将对幼儿学习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努力打造优质的幼儿毕业生,为他们的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其在小学中的顺利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马菊荣.浅谈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50-151.
[2]皮涛.幼小衔接背景下儿童学习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