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乡镇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0-12-29杨晨
杨晨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3-6岁)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是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我国一大半的儿童在农村,因此,乡镇学前教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乡镇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这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但乡镇与城市学前教育的不均衡性表现还较为突出,特别是占绝大部分幼儿的农村,其学前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乡镇幼儿园存在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隔代教育现象严重、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小学化”倾向、师资水平低下、经费不足,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任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现状的一大不足。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是在乡镇,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重视乡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幼儿行为;幼儿教育;现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教育部也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可见,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重视起来。但目前我国乡镇学前教育相比城市出现很多现实性的问题。通过观察、研究,努力分析乡镇幼教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宜的措施,定能有效改善乡镇幼教的现状,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乡镇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目前,乡镇有很多私人兴办幼儿园,他们大多是家庭式办园,这种类型的幼儿园多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师、保育员的定额。其目的多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关心幼儿成长的为数不多。为了节约资金流动,其中有许多办园条件都很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进行简单的装修改造;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械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更有甚者,为了抢生源,利用专车来回接送,有的甚至严重超载,部分车的质量还不能完全保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才行,否则结果真不堪设想。
(二)多数乡镇幼儿教师都是代课性质的教师,学历水平不高甚至学历不合格,且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培训和实践锻炼。业务知识和能力素质不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他们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相比收入较高、也较为稳定的公办教师,收入上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他们从教的积极性。而公办幼儿园老师,大多采取应付的态度,结果都影响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多数幼儿园还存在教师包班现象。这样一来,教师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低,经验又不足,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教学质量更难以得到保证。
(三)乡镇家长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不重视幼儿教育。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在乡镇,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许多年轻父母常为自己幼小的孩子能认多少字、算多少题感到自豪,要求幼儿写很多家庭作业,限制他们玩耍……为迎合家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忽视幼儿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
三、解决乡镇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创设优良的办园环境。要做好乡镇学前教育发展事业规划,探索多元化农村学前教育办园体制。着力推进和落实“以县实验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集体办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落实幼儿园建设用地;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造有规模的幼儿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發展格局。附设在小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也随之停办或合并为独立园所。对不在总体规划之内,又存在布点分散、规模偏小、条件简陋、安全隐患较多的幼儿园,要依法进行整顿和撤并。使广大儿童能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使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二)拓宽师资来源,提升教师素质,充实教师队伍,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福利待遇。建设一支积极稳定、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幼教队伍,是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的关键,更是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开展各种专业培训,让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园内举办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班、新教材教学培训班和基本功辅导班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根本要求;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福利待遇,幼儿教师工资实行乡镇统筹管理和绩效工资制,教师统一聘用,工资统一发放。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好基本准备。
(三)提倡微笑工作,以服务家长和幼儿,做到“让孩子舒心,让家长放心”为出发点,注重搞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重视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互动栏、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等有效手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从而指导、促进幼儿园工作的提高,同时,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更新他们的幼儿观念,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老师的讲解,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任务和保教目标及教学内容、方法等,以便他们与教师合作和配合,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乡镇幼儿园教育要想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除去外部制约因素影响,应多利用自身的自然优势,不要一味的追求城市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王学林.乡镇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诌议[J].宁夏教育,2009(11).
[3]李荣雪.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林正文.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华爱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实践中几对关系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9):1-5.
[6]李燕,吴维屏.家庭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