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0-12-29邓馥郁姜友维
邓馥郁 姜友维
摘 要:结合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特点,从课题组负责的《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入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探索,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厂供配电;电气自动化;高职高专
“经师易求,人师难求。”——长期以来电气自动化专业课尤其专业核心课,往往侧重传授知识要点和训练技能,对专业课教学中价值引领的重视度和认识度还远远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要坚持顯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就要求所有高校教师都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而且还要思考如何做好课程思政。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概况
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始于新中国建国之初,因其在工业中基础地位牢固,就业领域覆盖广泛,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因此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探究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及推广价值。高职高专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包括《工厂供配电技术》、《PLC技术应用》等共12门理论及实训课程。本文从课题组所负责的《工厂供配电技术》试点课程入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究并提出建议。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一)有机耦合思政教育,重构课程思政新体系
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和学情分析,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分配等各环节融入价值引领、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内容,构建耦合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360°贴合职业需求,重建专业课程新标准
广泛调研,分析产业转型及技术升级,贴合产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对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进行全面、科学、多维度地评估,制定包含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的全新评价标准。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探索素质教学新模式
加入信息化手段,融合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探究式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试点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以《工厂供配电技术》试点课程为例,结合时事热点,引入国际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从听到想,引发思考和认同。举其中两个小案例如下:
(一)在学习“常见电气设备”这个模块时,介绍西门子等国际知名电气设备制造厂家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和看齐意识。介绍正泰电气等国内知名厂家取得的巨大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后电气行业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诚,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品牌的信任度,引导学生塑造“大国工匠”的情怀和追求,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二)在学习“短路电流”模块时,引入2003年“美国加拿大停电”事件,中国从未遭受如此重大的电力瘫痪事故,原因在于美国私有化的电力市场无法达到像我国电力系统这样强大迅速的统一调度能力。再结合新冠感染肺炎全球疫情,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管控措施、力度和不同结果,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引导其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把握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课时安排
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往往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课程思政建设还需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课时的安排上面临较大挑战。教师需反复思考、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和平衡,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
(二)建立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联合教研和培训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成一支由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构成的队伍,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由专业课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师把关,确保价值引领方向正确、用词严谨。同时建议高职高专院校打通专业壁垒,为各专业课教师创造和增加系统接受思政相关培训的机会,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把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正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有效方式,愿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言传身教中实现润物无声,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大先生”,为中国制造培养出专业技能素养和思政素养兼备、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电气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2019.03.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J].中国大学教学,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