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课堂需要诗意美
2020-12-29史海平
史海平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教师只有还给学生一片独抒心灵的天空,才能激发起自由活泼的思维,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活的想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教师也应融入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心灵出发,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语文的课堂才会变得诗意浓浓,轻舞飞扬。
关键词:诗意;课堂;教育;语言;创新
我们教师只有还给学生一片独抒心灵的天空,才能激发起自由活泼的思维,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活的想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教师也应融入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心灵出发,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语文的课堂才会变得诗意浓浓,轻舞飞扬。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诗意课堂。有人说诗意的课堂只有美文才能感受到诗意美,而我想说,听颜洁老师一堂《观书有感》,你会很肯定:哲理诗课堂也不拒绝诗意美。
一、以情促读,以读为本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古诗文教学更是强调读。但以往教师教授古诗都太过于专注类似“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的程式化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古诗文所蕴藏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感情的涌动,教学往往枯燥、古板。颜老师的这堂《观书有感》却找回了这份难得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半亩方塘边,徜徉在古诗那优美的意境之中。
众所周知,《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哲理性很强,但诗中也不乏情趣。颜老师根据六年级年段要求采用螺旋式、多层次的朗读教学。
上课伊始,颜老师通过介绍朱熹,让学生贴近古诗的背景,随之让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随之,指名学生读诗,检查学生是否做到初读要求。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节奏,在学生整体把握诗的节奏韵律之后,颜洁老师范读,用“停而不断,声断意连”八个字正确指导学生把握诗的基调,并配合音乐,使诵读更加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韵味美。接下来,颜洁老师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想象、理解诗意,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通过反复的品读玩味,学生在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后,已经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碰撞,感受到了古诗的那种优美、博大的意境,自然而然就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大家似乎还徜徉在古诗的浩瀚海洋之中。
二、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颜老师在这堂课中的语言就是这样富有智慧和情感的语言。例如:颜老师在范读指导后,请学生配着音乐朗讀后的评价“美的诗篇,美的音乐,美的朗读,这就是诗的韵味。”学生往往不明白何为“诗的韵味”,因为它太过于抽象,但是颜洁老师在这只用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让学生了解了“诗的韵味”,并且读出了“诗的韵味”,这恰恰就是颜老师的智慧,而正是这样一句话也激励了学生,触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三、创新教法,追求有效课堂
我认为教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即‘教是为了不教。”想要创新教法,追求有效,甚至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得还是正确地解读新课标,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正确把握目标特点,我们才能实施有效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有效的课堂是离不开学生的互动交流的。叶老也指出“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颜洁老师也说:“教学方法求新求异未尝不可,但还应遵循古诗文课的教学流程及其读的层次。”
例如:在指名学生读诗,检查初读情况时,颜洁老师对“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字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出“为”在此处读第四声是因为它在此指“因为”。颜洁老师融入方法帮助学生正音后还让学生学会运用,说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为”是指“作为”,故读作第二声。
在理解诗意的环节中,颜洁老师充分了解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认为学生对《观书有感》的诗意理解并不需要教师进行逐句讲解,就安排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请教,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同时颜洁老师并未放弃指导,而是在学生解答不了的个别难点上,进行补充,点拨。这样做既不失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会抑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困于“一鉴开”的时候,颜洁老师预知学生因为知识、资料的限制,未必知晓“鉴”的意思,及时补充“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栖息地,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